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繼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科技強國”目標后,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冶京誠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基點,堅持科技創新,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
結晶器是連鑄機的核心,是最關鍵的部件,它的性能對連鑄機的生產能力和鑄坯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結晶器內的鋼水流場、保護渣狀態只能進行預測,無法直接測量,以至于連鑄機的心臟成了“黑盒子”,而鑄坯質量問題只能依靠統計、機理和經驗分析,效果不盡如人意。雖然安裝熱電偶可以測量結晶器銅板溫度,但是熱電偶測溫穩定性差、測點少,僅能勉強用于黏結漏鋼預報,很難應用于其他的分析。可見,結晶器的感知技術已然成為連鑄機技術發展的瓶頸。
2018年,中冶京誠啟動數字感知結晶器技術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于2019年正式立項,旨在研發出一套能實現結晶器數字化感知和分析的技術,實現溫度準連續測量,解決行業“痛點”。該技術通過布置多達幾千個測溫點,實現結晶器內鋼水流場分布、溫度分布、保護渣熔化情況、鋼水液面波動類型、結晶器錐度變化情況等的實時監控,發現可能的鑄坯表面缺陷,并向操作人員通報其他異常澆注條件,解決結晶器“黑盒子”問題,為提高鑄坯質量、規范連鑄生產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試驗安裝現場(每個結晶器的窄面、寬面皆布有測溫點,最多可布置幾千個測溫點。)
經過四年多的研發,中冶京誠項目組完成了工藝設計和布置、機械設計和安裝、光纖光柵傳感器封裝和響應測試,結晶器測溫可靠性試驗,系統軟件、數據庫設計、接口設計及部分算法模型,申請4項專利。2022年7月25日,中冶京誠聯合廣西柳鋼在柳鋼防城港基地成功完成“國內首次數字感知結晶器技術工業試驗”,共生產連鑄坯約5萬噸,最小測溫間隔10mm,溫度測量準確,系統軟件穩定可靠,試驗達到預期效果。
系統界面(包括過程參數、結晶器各面溫度云圖、鑄坯溫度歷程圖,右側的鑄坯溫度歷程圖中異常部分為換水口對鑄坯的影響區域。)
保護渣液渣層厚度準確測量(實測15mm,模型計算16mm,驗證了模型計算的準確性。)
中冶京誠數字感知結晶器技術的試驗成功,是中國連鑄結晶器感知技術的重大突破。它精準顯示結晶器內部溫度圖像,感知澆注中黏結情況、鑄坯表面裂紋、彎月面實際形狀和起伏變化情況、水口堵塞情況,反映澆注工藝參數對澆注及其穩定性的影響,幫助操作人員解決問題和優化生產,保護鑄機,提高設備可用性、產量、質量,并解放操作人員使之將時間專注在其他重要職責上。中冶京誠數字感知結晶器及相關分析技術的試驗成功以及后續的迭代完善,對中國連鑄事業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