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程琳
近日,從湖北省武漢市經信局傳來消息,2020年,中國寶武寶鋼股份武漢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有限”)圓滿實現年度經營目標,為武漢市經濟強勁復蘇提供了“鋼鐵力量”。
2020年9月份,湖北省政府和中國寶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支持武鋼有限按1600萬噸產能規劃做優做強。中國寶武要求武鋼有限抓住機遇重回標桿。武鋼有限制訂“三年提升計劃”,用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以“效率革命”推動轉型升級,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聚焦極致效率
2016年以來,武鋼有限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精神,退出煉鐵產能315萬噸、煉鋼產能294萬噸,實際鐵、鋼產能分別為1400萬噸、1500萬噸。按照常規路徑,要想實現1600萬噸粗鋼產能規模,必須追加數十億元投資新建冶煉設備。
出人意料的是,武鋼人否決了這一通行方案,而代之以“自我挖潛為主,改造升級為輔”的顛覆性方案:極致提升效率,系統流程再造,在保留5座高爐,不新增冶煉設備投資的情況下,實現鐵產能1420萬噸、鋼產能1620萬噸、一次材產能1575萬噸。
這樣做不是“逞英雄”,而是“有苦衷”。由于地處內陸,武鋼有限礦石成本高于沿海鋼企,加之固定資產折舊高于行業水平,追加巨量投資勢必造成成本競爭力劣化。相反,全流程超設計產能則能大幅攤薄噸鋼成本。
為了重回標桿,武鋼人開啟了“效率革命”,各工序、各界面聚焦極致效率,奮力自我超越,強化協同改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持續刷新。
5噸鐵水6噸鋼
一般來說,鐵水成本占鋼企全流程總成本的70%左右。用同量的鐵水煉更多的鋼,是鋼企降本增效的要訣,也是武鋼有限“效率革命”的主戰場。
2020年,武鋼有限通過提升煉鐵、煉鋼工序運營效率和鐵鋼界面效率,鐵鋼比從年初挑戰0.93到年底降至0.85,實現了“5噸鐵水6噸鋼”,在寶鋼股份四大基地中名列第二,在中國寶武鋼鐵制造業板塊中降幅位居第一,不僅產生了可觀的效益,也為打破鐵水產能“瓶頸”蹚出了新路。
效率提升不只在冶煉區開花結果,武鋼有限軋鋼區你追我趕,也捷報頻傳,熱軋廠2條產線干出了3條產線的產量,冷軋廠2臺軋機供應3個生產單元。據測算,2020年,武鋼有限生產效率提升創效達3.4億元。
人均年產鋼破千噸
勞動效率一直是武鋼有限的短板,人均鋼產量長期在行業中排名靠后。寶武重組以來,武鋼有限持續開展勞動效率提升,從2016年的人均年產鋼596噸躍升到2020年的1100噸以上?;?600萬噸產能規模,按照“三年提升計劃”,2021年,有望提前6年實現人均年產1500噸,從而躋身中國寶武鋼鐵制造基地第一方陣。
武鋼有限分流人員“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通過多種形式的協力支撐,可轉崗到寶武鋁業、湛江鋼鐵、重慶鋼鐵等寶武旗下兄弟單位工作。
人減少了,原來的工作誰來干?答案是:“5G+AR(增強現實)”。
2019年以來,武鋼有限上馬100多個智慧制造項目,形成了“一個管控中心+多個操控中心”主體架構。2020年開始,大力推行“5G+AR”現場智能應用,闊步邁入“智”造時代。
武鋼有限管控中心整合生產、設備、能環、安保、運輸及物流等調度崗位,讓信息高度共享,用數字輔助決策,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實現全流程計劃值可視管理;操控中心整合操控崗位、操控界面、操控平臺,實現了集控化、一鍵化、可視化。
走進武鋼有限生產現場,緊張有序卻少見人影。35類3D(臟亂、危險、困難)崗位一律實行機器人替代與遠程操控,一般崗位一律集中到操作室,操作室一律集中、運維一律遠程、服務環節一律上線。
武鋼有限四煉鋼連鑄作業區智慧制造項目采用自動開澆、自動加渣技術,應用鋼包快換機器人,不僅解決了人工作業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還大幅減少了區域作業人員,勞動效率顯著提升。冷軋廠貼標簽機器人自動給每個成品卷打上“身份證”二維碼,徹底杜絕了錯貼混貼。一個貼標簽機器人可以替代4名工人,每年維護成本不到1000元。
伴隨著勞動效率提升,員工的收入也逐年增長。2017年以來,武鋼有限在崗員工收入年均增幅超過12%。
組織變革創高效
李鋼是武鋼有限冷軋廠208作業區作業長。他負責的熱鍍鋅機組是武鋼有限高端鍍鋅產品的主力生產線。寶武重組前,他是這個機組的機長,也就是“工段長”。工段上面是車間,車間上面是分廠,分廠上面是總廠,總廠之上才是公司?,F在,武鋼有限從公司到作業區,中間只有廠和分廠。通過智慧會議系統,公司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總,可以直接與他開通視頻會話。按照一級調度的原則,公司總調可以直接對他下達生產指令。
扁平化改革驅動組織高效運行。武鋼有限質檢中心、煉鋼廠、熱軋廠甚至取消了分廠,直接實現了“廠管作業區”。
像李鋼這樣非“科班出身”,長期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而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在武鋼有限不在少數,有的還擔任了分廠廠長、黨支部書記。比起組織機構變革,這種“英雄不論出身”的用人變革,更能激活廣大員工的“一池春水”。如今在武鋼有限,做1名學習型員工已成為一種時髦。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剃刀原理”告訴人們,效率提升需要做減法。武鋼有限通過機構重構“減肥消腫”,一級機構壓減10%,部門內設機構壓減50%,單位內設機構壓減40%;通過精干剝離“瘦身健體”,管理口徑法人累計壓減52戶,參股公司累計減少13家;研發、營銷、采購集中到寶鋼股份,財務結算集中到武鋼集團,武鋼有限聚精會神做優做強制造主業。
融合化合賦新能
“效率革命”不是武鋼有限一家的事。按照“一公司+多基地”模式,寶鋼股份通過專業化整合、無界面融合、聚變式化合助推武鋼有限提質增效。
武鋼有限某條熱處理線原來生產高溫取向硅鋼,在寶鋼股份硅鋼事業部的統一協同下實施改造。改造方案復制寶山基地成功技術并借鑒其先進管理經驗,大幅度節省了時間、資金。改造完成后,該產線10多項核心功能得到提升。得益于事業部制強大的協同效應,2020年,武鋼有限硅鋼產品總產量超目標12萬噸,9個關鍵績效指標中有8個達到“挑戰”目標,取向、無取向鋼成材率較上年分別提升5.2 個百分點、1.56個百分點,取向硅鋼全流程成本降低1000元/噸,無取向高牌號硅鋼噸鋼成本降低400元。
融合化合也促進了產品實物質量和用戶服務質量快速提升。2020年,武鋼有限生產的高鐵重軌百米挑出率較上年提高1.08%,管線鋼、汽車板、鍍錫板等產品質量穩定性都有了長足進步,用戶滿意度、市場美譽度持續走高。
除了生產效率、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協同效率,武鋼有限的資產效率也大幅優化。據悉,2017年以來,武鋼有限降低有息負債4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從重組前的68.37%降至50%以下,處于行業先進水平,為后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冶金報》(2021年1月20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