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首鋼通鋼輝軋公司不斷優化管控措施,老設備實現了長周期良性運行。
元月,軋機作業率達到94.18%,創冬季設備管控較高水平。而隨之帶來了設備備件及材料采購費用的降低,據統計,全月噸材降低約2.5元。
什么是激發設備活力釋放的動力引擎?狠抓四個點,促進了目標的如期實現。
點一:實施新對策,實現新突破
首鋼通鋼輝軋公司設備陳舊落后,自動化程度低是多年來生產上存在的“隱疾”。
精準施策、對癥下藥,2020年以來,輝軋公司將設備優化管理作為生產的突破點,設備專項治理工作率先展開。圍繞設備潛在隱患,日點檢周總結,本著一次性消除的原則,每周或每月開展1項或幾項消缺治理工作。
針對軋線受工藝布置限制,只有切頭工藝,沒有切尾工藝,軋件尾部易出現坯頭堵導管,產生堆料等問題,組織開展軋線K14堆鋼專項治理。改變傳統導管工藝,將導管改為溜鋼槽形式,加大了軋件通過率,減少了堆料事故的發生。原來每月8次堆料降至每月1至2次,不僅提高了操作安全性,而且成材率提高了0.01%,每月手工切尾減少約3噸,收獲了生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雙成果”。
此外,開展鋼絲繩使用專項治理。改變牽頭鋼絲繩長度、改變操作方法,提升鋼絲繩使用壽命。
元月,此種專項治理共開展六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點二:根植新理念,搭建新通道
多報多存“心里有底”;使用新備件“喜新厭舊”等陳舊觀念,在職工日常生產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將“修舊利廢”這一常提常新課題根植到職工的行動中,首鋼通鋼輝軋公司多管齊下,搭建降耗新通道。
本著“能修必修”的原則,杜絕“不行就換”或“以換代修”的檢修行為,狠抓修舊利廢管理;采取實施月計劃采購總額控制,即噸鋼定額乘以月產量,超出總金額部分不予采購;制定修舊利廢清單,梳理出機械、電氣、工藝件必修項,采取設備、備件一事一議的辦法,由鑒定委員會分專業進行鑒定是否可修或報廢;完善修舊利廢管理辦法,建立獎勵機制,調動職工積極性;建立容錯機制,對于修舊利廢備件上線使用發生熱停工時,視情況剔除考核。
職工對磨損下線后的軋機入口導板進行堆焊、打磨、修型,讓舊備件重新“上崗”。對梅花接軸進行堆焊修理,每月節省采購費用3.8萬元、自行修復2臺軸承損壞輥道電機、修復補焊軋機導板84付、粗軋機軸承座5個……
約束+激勵,職工的熱情被調動起來。
點三:建立新機制,提升新能力
精準的預判能夠及時發現潛在設備問題, 輝軋公司結合實際,持續完善科學的設備缺陷管理機制,加強預防性工作,減少設備缺陷發生,為設備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加了一道“保護鎖”。
“六個及時”做到嚴格執行。即:“運行、點檢及時發現、及時聯系,檢修、維修及時消缺、及時反饋;所有人及時發布、及時閉環管控”。做到對在線設備存在的隱患提前預知,減少突發事故,降低熱停工時,實現事故、消耗可控。
在踐行“六個及時”時,小型作業區嚴格預判。采取“測、聞、看”三步法:“測”軋輥軸承座溫度,從溫度變化進行預判;“聞”軸承脂氣味,判斷軸承是否正常運轉;“看”軸承壓蓋間隙變化,提前預知。避免了2起軋機軸承故障,減少熱停工時1小時10分鐘,降低了軋輥輥脖出現斷裂的潛在隱患,避免了損失。
點四:優化新舉措,實現新業績
設備檢修是保證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的措施,但往往輝軋公司年修時間都比較短,多數利用每月工藝大換型的4-4.5小時時間,對設備進行消缺和檢修。備件準備不充分、檢修延時、存在漏項、受時限制,維修質量不高等問題不同程度暴露出來。
問題點就是攻堅點。輝軋公司多次研究,幾經易稿,構建了工藝大換型設備檢修閉環管理模型。針對檢修,要事前召開專題會,確定維護維修項目,敲定質量負責人,構建考核機制,分析下線備件質量、使用情況等原因,確定哪些是可修復備件,通過利舊修復,投入使用。
一周內出現設備故障對質量負責人進行考核,成為設備檢修閉環管理模型的重要支點。消除了以往存在的諸多問題,夯實了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根基。據統計,設備、工藝熱停工相比定額時間下降了22.3%,備件消耗降低了3.6個百分點。 (陳世宇 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