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瑞 通訊員 郭旭梅
2019年12月的一天,河鋼石鋼信息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的軟件開發工程師趙惠麗和王昊然格外忙碌。她們正在加緊完善和優化新開發的“標準庫”信息系統的相關模塊和功能。
“這個系統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有了它以后,我們查找、傳達客戶技術協議相關內容既簡單方便,又準確無誤。”說起這個新上線的系統,使用過的職工都為它點贊。原來,隨著該公司“兩個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再優化步伐的加快,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客戶量身定制的技術協議數量不斷增加。目前,該公司與客戶簽訂的技術協議達2000多份,每份協議的要求各不相同,產線職工和檢化驗職工需要在海量的協議中查找所需要的協議,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在人工輸入協議時還可能造成數據錯誤。因此,開發一個可以按標準錄入并導出客戶技術協議的軟件系統迫在眉睫。
這項任務落到了“80后”開發工程師趙惠麗肩上,她從事質量管理系統開發和維護工作多年,有著較為豐富的實戰經驗。2019年初,她和工友王昊然多次向相關單位各崗位人員征集意見,并和職工進行研究探討,根據產線需求確定了開發方案,即通過設計一款全新的信息系統,使客戶技術協議的數據以“標準+α”的標準格式錄入、導出,并將表格內容分類、結構化保存在數據庫中,實現技術協議里關鍵參數結構化、數字化。
確定開發方案后,趙惠麗和同事們迅速完成了系統的整體框架設計。“一開始,我們遇到的技術難題是怎樣從數據庫中將相關數據以‘Word’文件格式導出?!壁w惠麗說。通過一個多月多次的討論研究和實驗,他們最終確定了最優的技術解決方案。關鍵技術難題攻克后,其他問題迎刃而解,新的“標準庫”系統很快便開發出來并上線試運行。試運行過程中,該公司技術中心品質部職工提出,希望該系統能增加“檢驗信息模塊”,以實現在檢化驗過程中自動顯示每一爐產品對應的檢驗、取樣信息,從而使相關人員在進行樣品交接、檢驗和判定等操作時,無須再次翻閱技術協議;實現檢驗支數與標準支數的自動比對,如缺少支數可精確提示哪類檢驗項目缺少多少支,無須人工逐一核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好用的系統必須適用于產線,才能讓產線變得更‘智慧’,職工的訴求就是我們的改進方向?!壁w惠麗說。趙惠麗和同事們又全面搜集了職工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逐一進行分析和優化。去年9月份,他們針對品質部提出的需求,在系統的技術協議第五項“試驗方法”中開發了“坯材取樣信息系統”模塊,使系統可以自動抓取網站上對應的取樣信息表,對數據進行規范化、標準化處理,并自動保存到數據庫中。
“以前做判定的時候,還要在公司網站上找到相關的技術協議,查閱相關取樣和檢驗信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F在系統可自動調取相關協議內容,自動進行支數比對并給出提示,不僅提高了數據準確度,也減少了我們的工作量?!闭f起“標準庫”系統的新功能,該公司品質部判定室人員岳樹偉高興地說。
“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優化該系統,對各單位提出的缺漏項和優化項進行完善,爭取早日讓職工應用并體會到信息化帶來的便捷和高效?!壁w惠麗說。
(《中國冶金報》2020年1月2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