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楊立文 通訊員 宋厚嶺
11月初,首鋼京唐運輸部成品碼頭,16臺門座式起重機、6臺卸船機有序地擺動著巨大的臂膀,將一卷卷锃亮的冷軋卷板吊入碩大的船艙……現場一片繁忙景象,一批又一批冷熱軋產品從這里走向全國各地。
“打造優質、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務品牌”是首鋼京唐運輸部成品碼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他們按照“立足首鋼、服務環渤海”的戰略方針,面向社會開展經營業務。2018年,該公司運輸部5號智能物流庫投入使用,成品碼頭如虎添翼,開啟了全天候無人化自動作業,帶動整個成品碼頭向現代“智慧物流”轉型升級。今年初以來,該碼頭全力提升經營能力、服務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經營業績實現了新的突破。1月~9月份,該碼頭港口吞吐量完成1167.2萬噸,創收1.09億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順暢高效離不開智能管理
物流系統的順暢、高效,對于一個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在物流管理過程中,首鋼京唐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出臺層層授權、快速協同的決策機制。為適應首鋼鋼鐵板塊產銷一體化項目上線運行給業務分工、內部管控帶來的變化,該公司構建了海運、汽運、鐵運、商務、倉儲、成本6個管理模塊,實現運輸計劃、執行、監控、實績收集的全流程閉環管控;同時不斷強化指標體系建設,完善以碼頭為中心的物流管控體系,促進運輸部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為使成品碼頭的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實際工作中,首鋼京唐在確保成品鋼卷順利裝船外發的同時,還平衡管理產品的出入庫種類和數量,通過現場微機操作,實時監控整體物流流程,實現了產品集港、儲存的標準化庫場管理,同時也實現了熱軋、冷軋產品成品庫的物料進出平衡。另外,首鋼京唐還著手建立以設備點檢作業區為核心,以點檢規范化為標準的設備管控體系,加強點檢能力建設,提升設備狀態對生產的保障能力。其中,港口作業區扎實推進自有產成品裝卸運輸質量管理,質量責任到崗到人,產品貨損率降低到0.025%以下;鐵運作業區以保鐵水運輸為核心,強化生產組織,保障鐵區生產穩定運行;汽運作業區強化協作單位人員管理和運輸設備運行質量管理,提高保產運輸能力;鐵運設備維檢作業區夯實設備檢修管理工作,責任分工到人,保障設備穩定運行……
智能物流離不開創新
11月1日,首鋼京唐運輸部碼頭5號庫,一輛運貨卡車緩緩地順著庫房大門倒行進入指定區域。此時,庫房內的天車隨即啟動起來……天車到達包裝好的冷軋卷板下,纜繩自動下行,抓鉤自動將一卷冷軋卷板吊起。隨后,天車運行到卡車貨斗上方,緩緩地將冷軋卷板放入車內……這一連串的動作,流暢精準,一步到位。然而,天車的操作室里空無一人。這是首鋼京唐正在運行中的第一個智能化物流庫。
隨著首鋼產銷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物流運輸成為首鋼京唐實現產業增長的重要助推器。同樣,智能物流是連接供應和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智能工廠的基石。
首鋼京唐持續以“打造智慧物流,實現綠色運輸”為目標,讓科技支撐綠色物流“智慧大腦”。在智能化物流建設過程中,首鋼京唐對6臺天車進行無人化改造,研發并應用了11項專利技術。整個項目由地面站、車輛管理、車輛防撞、車輛形狀識別、無人天車控制5大系統組成,并采用大小車激光測距、稱重傳感、自動定位、防搖擺控制、鋼卷內徑識別、夾鉗夾緊識別等關鍵技術,實現全天候全自動無人化作業。
“作業時,成品碼頭5號智能物流庫系統具備與上級生產作業系統進行數據自動交換的功能,自動接收生產作業系統下達的作業計劃,進行目標位置預約、天車分配、生成天車工單、自動完成入庫出庫等操作?!痹摴具\輸部智能物流庫管理員馬宏偉指著天車說。首鋼京唐采用先進智能裝備,創新倉儲物流工藝,最終實現港口生產物流自動化、裝備智能化、操作無人化、管理最優化。首鋼京唐運輸部成品碼頭5號智能物流庫項目能夠實時監控產品與產品信息,提高管理庫存的速度與準確度,提高設備運轉率,改善工作環境,降低物流費用,提高生產作業率。目前,5號智能物流庫的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和優勢已經在運營中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了首鋼京唐成品碼頭物流的智能升級。今年7月8日,首鋼京唐運輸部成品碼頭5號智能物流庫單日作業量達到830鋼卷,創出智能作業新紀錄,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首鋼京唐不斷拓展綠色物流領域,同時實現智能化與數字化的有機結合,在業務梳理基礎上,實現了運輸計劃、執行、監控、實績收集的全流程閉環管控;圍繞縮短鐵包全流程周轉時間,提高鐵水運輸效率,該公司運輸部聯合制造部持續開展“多目標優化順穩煉鐵—煉鋼界面智能化閉環控制技術”課題研究,利用先進技術和軟件開發模式,實現運輸機車的智能化實時監控、調度、管理,打造出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鐵包全程管控系統,為鐵包全程管控提供信息化支持手段,滿足了鐵水運輸全程管控的業務需求,極大地提高了運輸生產效率和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此外,目前首鋼京唐在智能物流建設方面完成了橋式卸船機半自動化調試,實現了卸船流程的半智能化作業,為打造智慧運輸新模式拓展了新的發展方向。
《中國冶金報》(2019年11月0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