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網絡促銷購物節不日即來,為保障網絡市場的和諧、健康與穩定,為維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和熱情,11月5日,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委托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的“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在杭州正式上線。
據了解,該平臺以大數據為驅動、以云計算為算力、以人工智能為支撐、以區塊鏈技術為保障,將各種智能科技融入市場監管執法工作,以有效破解傳統市場監管的各種難題。這標志著,我國市場監管正迎來智慧化的全新轉變。
新經濟呼喚市場監管新升級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經濟”作為全新的經濟模式迎來崛起。網絡購物和電商發展的日益繁榮,推動了“網絡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之一。在此背景下,網絡市場監管也迎來一些新變化。
一方面,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網絡市場的不斷壯大。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8.5億人次的網民數量,同時電商企業數量也十分龐大,其中上市公司已有57家,泛電商獨角獸有上百家。不斷增多的網民數量和電商企業,給市場監管帶來了一定困難。
另一方面,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網絡交易的急劇攀升。從2015年至2017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從3.7萬億元增長至了6.3萬億元,同比增長在兩位數以上。消費熱情與需求的不斷釋放,網絡市場的快速膨脹,也讓市場監管面臨更多新的挑戰。
鑒于此,傳統人盯人的監管模式已經不再能滿足當下的監管需求。過去一個監管人員負責幾十家企業的局面正逐漸向上百甚至上千家企業轉變,與此同時,網絡虛擬環境帶來的各種問題也讓人工監管難度不斷升級。市場監管迫切呼喚著新模式的誕生。
人工智能助力監管模式革新
而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催生網絡市場監管新模式的利器。
借助大數據、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等的助力,人工智能在市場監管中能夠展現出強大的追蹤、搜集、計算和分析能力,可幫助監管部門認識并把握網絡市場的行為特征與規律,可發現網絡市場交易中的涉案違法案件及線索,可增強網絡市場監管執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可顯著提升網絡市場監管的能力和效率。
其中,在保證監管精準客觀要求方面。人工智通過海量數據搜集、信息處理和對違法商品與交易的深度挖掘,能夠給監管部門提供更多決策依據和執法證據,從而減少傳統人工監管下的出錯概率,節約資源分配利用和成本,增強監管效果。同時,監管部門也能設定相應算法,對全網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提煉,實現對網絡市場的針對性監控和精準監管。
此外,在保證監管公正本質要求方面。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一方面可以推動網監執法數據的充分應用,幫助執法人員作出高效、公正的決策;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增強執法人員的法治意識,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場監管職責,人工智能讓市場監管變得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
最后,人工智能的融入在保證監管精準和公平之外,也能根本上改變傳統監管的被動局勢。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市場數據與信息分析,便能提早預測市場違法行為,從而給出及時的預防、制止和治理措施,變被動式監管為主動式監管。這不僅彌補了傳統監管的滯后和不足,同時還能大幅降低執法成本。
未來成熟發展還需做到這些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對于當前網絡市場監管的價值與意義確實非同小可。近年來,我國也是從政策層面多次鼓勵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并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落實應用。但盡管如此,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還面臨不少問題,這對于其在網絡市場監管的應用來說影響不小。
未來,我國人工智能要想推動“智慧監管”成為現實,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是加快監管立法進程。當前,相關監管原則和體系尚處空白,這可能造成人工智能的無序發展。市場監管部門在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也要加速推進網絡市場人工智能應用的依法工作,填補法律空白。只有更加注重數據安全、更加關注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加考慮違法監管的治理可操作性,才能確保人工智能在網絡市場監管的價值發揮。
其次是推動監管平臺建設。技術的應用必須以平臺為基礎,平臺既是人工智能作用彰顯的重要舞臺,同時也是人工智能自我完善、自主更新的關鍵所在。不管是市場數據信息還是市場企業動態,最終都要歸集到平臺之上,只有建設了眾多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平臺,我國的網絡市場監管覆蓋才能更加全面與完善。
最后是增強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人工智能技術的背后是數以百萬計的廣闊人才缺口,對于這個缺口的填補是實現人工智能應用的關鍵所在。基于此,對于網絡市場監管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我國必須加快建立、飛速落實。只有如此,才能推動網監工作的長效發展和有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