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生態環境部以視頻會議方式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出席并講話。
本次試點工作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按照“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原則,全面摸清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底數,推動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監管到位”的排污口管理長效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為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19年,生態環境部采取“試點先行與全面鋪開相結合”方式,分批分步完成長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共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基本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目標。
與長江、渤海相比,黃河流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水資源分布不均和生態脆弱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導致水污染加劇,一些流域尾礦、工業和生活廢水無序排放問題突出。針對黃河流域干支流、上下游不同特點,有必要選擇重要支流和干流河段開展試點,穩扎穩打,逐步探索凝練出適用黃河流域特點的排查整治經驗,進一步帶動整個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綜合考慮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實際情況,本次試點范圍包括汾河、湟水河和黃河干流甘肅段等河流(段),分別作為黃河中、上游流域試點地區,涉及山西、甘肅、青海3省12地市(州),力爭用2-3年左右時間,完成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四項任務。2020年工作重點是完成排查任務,借鑒采用長江、渤海排污口“三級排查”的成功經驗,分為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和專家攻堅排查“3步走”。
查,就是摸清底數,全面掌握試點地區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布,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測,就是開展監測,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排放情況。
溯,就是進行溯源,開展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了解污水排放單位。
治,就是分類整治,在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系統治理,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規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有序推進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把做好排查整治工作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戰場”“訓練場”,培養一批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骨干力量。建立部省市協調調度機制,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發揮好黨員領導干部表率作用、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保障排查整治工作風清氣正。
會議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作為排污口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需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落實責任,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標本兼治,堅決反對把排污口一關了之、一堵了之等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行為。要尊重客觀規律,排污口整治時間要立足實際,絕不能層層加碼、急于求成。要把有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環境質量會不會改善、群眾評價好不好作為衡量排污口整治工作的標準,確保排查整治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