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樊三彩
4月6日—8日,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第八屆三次理事(擴大)會議暨2023國產鐵礦石全產業鏈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
《中國冶金報》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冶金礦山行業將抓住自然資源部啟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的契機,深入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同時持續推進《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和“基石計劃”,破除制約項目建設的政策壁壘,新增一批優質產能,力爭思山嶺鐵礦、鞍鋼尾礦綜合利用項目、羅河鐵礦擴建項目等實現投產,鐵精礦產能增加1000萬噸,鐵精礦產量增加800萬噸。
當前,國產鐵礦石的需求現狀如何?開發利用面臨哪些挑戰?為實現既定目標,應如何抓住機遇勇破局?來自鐵礦石產業鏈的多位專家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鋼需”結構調整將帶來原料結構調整
“制造業和建筑業(房地產+基建)用鋼量如果保持平穩,今年我國鋼鐵的產銷量基本能夠保持穩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總經濟師王穎生指出。
數據顯示,在建筑業方面,2023年1月—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5.7%,施工面積下降4.4%,新開工面積下降9.4%,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6%,多數指標降幅大幅收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9%,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3.5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7.8%,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1.2%,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5.9%。在制造業方面,1月—2月份,汽車產銷量均為36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4.5%、15.2%,但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8萬輛,同比增長18.1%;全國造船完工量為42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5.3%,新接訂單92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6%,手持訂單1136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1%。
世界鋼鐵協會副總干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鐘紹良認為,受俄烏沖突和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全球鋼鐵需求下降超過2.0%,預計2023年將微幅反彈。
就中長期而言,鋼材結構將面臨調整。中國目前長材占比在50%以上,相較于美、日30%以上的比例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還將繼續轉型升級。同時,“雙碳”也將導致鋼材結構調整。
鐘紹良表示,如果將美國視作完全現代化的標志,美國歷史人均累計鋼鐵消費量為24.2噸。假設中國實現現代化也需達到這樣的人均消費水平,假定人口14億(靜態),則中國總共需要消費336億噸鋼;由于中國1949年—2020年已經累計消費156億噸鋼,那么,未來中國還有180億噸鋼的消費潛力?!半p碳”將帶動汽車輕量化、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推動下游行業對金屬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等,降低部分鋼鐵需求。與此同時,風力發電、核發電、光伏產業、鋼結構建筑等的發展,又將帶來一定的鋼鐵需求增量和結構調整。
整體上看,“雙碳”對鋼鐵需求既有減量又有增量,但預計總量將在高位平臺區間維持較長時間,支撐對原料的需求,但需求結構或面臨調整。針對具體的原料需求結構,鐘紹良提醒,“‘雙碳’帶來的工藝結構調整或將導致廢鋼替代鐵礦石?!睆娜蚍秶鷣砜?,2050年,傳統高爐—轉爐流程比重需從2019年的70%降到30%,熔融還原+轉爐+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比重需要提高到10%;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鋼比重需要從2019年的22%提高到38%;以氫還原DRI(直接還原鐵)為原料的電爐鋼比重將達到8%。這些轉變都將增加廢鋼的使用比重。
鐵礦石開發利用面臨多重挑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原料層面,中國鋼鐵現在面臨非常大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原料保障度低,進口風險在持續增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姜濤表示,我國進口鐵礦石不僅來源國家單一,而且運輸渠道單一,95.2%進口鐵礦石經過南海,94.3%進口鐵礦石經過馬六甲海峽,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讓我們獲取境外資源的風險和成本都顯著增加。同時,我國現有鐵礦資源有限,且褐鐵礦、菱鐵礦、鏡鐵礦等難處理和復雜共生鐵礦較多。有專家表示,我國當前查明的鐵礦石資源量有850億噸,復雜難選鐵礦石資源就超過200億噸。
第二,存在思維定勢,警惕“產品”積壓?!八^礦石,就是開采后能產生利潤的石頭。低品位的有時是可以開采的,高品位的有時是不可以開采的?!睋袊苯鸬刭|總局首席地質專家周尚國觀察,近年來,業內產生了礦床“資源/儲量越多越好”的思維定勢,探獲超大型、大型礦產地的利益和榮譽的誘導,導致礦產勘查企業無視市場需求與容量,出現“產品”積壓,尤其是一些具有長線優勢的礦產品積壓。周尚國提醒道,礦產勘查當警惕“產品”積壓,包括提交與礦山生產規模不相稱的、過多的資源/儲量;提交的資源/儲量長期不能使用,提交的礦產資源開發不符合產業發展、環保等政策。
第三,爐料結構不合理,碳排放量大。中國鋼鐵生產存在三大不平衡:長短流程爐料不平衡,長流程比重(90%)過大;燒結礦與球團礦比例不平衡,導致煉鐵焦比高;廢鋼與DRI不平衡,阻礙電爐鋼發展。這幾方面都導致碳排放量大。
中國鋼鐵生產爐料的燒結礦和球團礦不平衡,燒結礦約11億噸,球團礦2億噸?!爸袊恢敝铝τ谔嵘驁F比例卻未見大的成效,主要原因還是適合發展球團的原料太少了?!苯獫赋觯壳?,進口礦大多用于生產燒結礦,生產球團還在研究與發展進程中,而球團工序能耗和碳排放均只有燒結的1/2。結合國外經驗,預計未來30年長流程還是會保留下來,但長流程的爐料結構需要優化。
第四,精料品種少、含鐵品位低、質量不均。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鐵礦石高級分析師張磊表示,2015年我國有約1500座高爐,2021年為700多座,平均爐容卻從770立方米提高到1400多立方米,爐型越大,對爐料的要求越高,所以高爐大型化對鐵礦石品質的要求是提高的。
張磊介紹,從近兩年大型礦山的生產計劃也能看出這一趨勢。四大礦制定的年度產量目標是基本持平的,而對高品質精粉卻有增產計劃,如力拓IOC(Iron Ore of Canada)精粉增加150萬噸,淡水河谷和FMG相關項目也很快會達產,所有礦山都能看到未來對高品質精粉及球團的需求。
“然而近年來,隨著一些鋼鐵產能(包括球團產能)向沿海沿江區域轉移,這些球團廠為降低成本,一部分直接采購海外鐵精粉,另一部分配套建設選礦廠,所用國產礦的比例下降,這就導致國內礦山無法享受到球團增長的紅利?!睆堄卤硎?。
此外,鋼鐵原料品質差,綠色低碳精料技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改變現狀須多管齊下、久久為功
“現狀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改變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須久久為功。”與會專家對國產礦開發利用、增儲上產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
第一,向內挖潛,加大探礦找礦的力度。自然資源部提出要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周尚國認為,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主要面臨找礦空間減少、找礦難度加大、外部環境有待優化、市場主體不活躍等問題。“新一輪找礦突破的關鍵在于機制創新?!痹谥苌袊磥恚攸c是完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制度,激勵提供探礦權出讓區塊、社會資本開展勘查開發的政策等。他認為,鐵礦開發利用的重點要進行富鐵礦找礦部署及產能提升?!案昏F礦找礦應以矽卡巖型、火山巖型、巖漿型富鐵礦為主,兼顧沉積變質型鐵礦和疊加改造富集鐵礦。預計‘十四五’末可新增富鐵礦資源量3億噸~5億噸,全面實現全國“新增3億噸”目標;擴大產能3億噸以上(標礦1億噸以上),緩解對外依存度10個百分點?!敝苌袊硎?。
也有專家提出,“我國鐵礦資源的高度緊缺決定了我們必須開發利用難選鐵礦資源,并優化鐵礦產業結構”。為此,著力開發利用難處理資源和二次資源、提升采挖深度(相較于國外3000米的采挖深度,國內1000米左右的采挖深度及采挖技術有待提升),推動精料技術轉型升級等。
第二,練好內功,著力增強項目和產品競爭力。張磊表示,根據Mysteel模型的統計,2022年中國進口海外精粉按標準品折算的CFR(成本加運費)成本約為53美元/噸,遠低于多數國產精粉成本。他建議“基石計劃”和國家政府部門為國產礦提供財稅支持,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更好地鼓勵國產礦開發及國內企業采用國產礦。
王穎生強調:“國內礦山企業是資源開發的主體,項目能不能上更多是解決政策制約方面的問題,但是項目能不能成則要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和運營能力?!彼ㄗh,礦山企業要注重成本、做好評估,提升資源開發項目的綜合競爭力。同時,也要加快工藝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工作,積極推進綠色礦山、智能礦山建設,長效推進節能降耗和“雙碳”工作,推動礦山轉型升級和降本增效取得實質性進展。只有項目和產品有競爭力,才能筑牢我國鐵礦資源的安全基礎。
第三,向外求索,往周邊國家去發展。姜濤表示,周邊中亞五國與中國沒有大矛盾,運輸方式上也可以采用陸地運輸,我國可以借此優化進口渠道、分散風險。今年3月份,在中俄發布的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出中俄兩國在礦產、冶金領域加強務實合作。“俄羅斯鐵礦資源量預計超1000億噸,查明儲量達250億噸,開發潛力較大。這對強化我國鐵礦進口的多元性、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苯獫瑫r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儲量豐富,我們可以考慮在當地選礦、建設海綿鐵廠,再把海綿鐵運回來,直接在國內煉鋼,這樣可以解決天然氣短缺和限制短流程發展的問題,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