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成
上周(11月28日—12月2日,下同),黑色金屬板塊期價整體延續震蕩反彈走勢,個別品種主力合約換至2305合約,焦煤、焦炭尚處于換月過程中,預計本周(12月5日—9日)將陸續完成換月。對比來看,目前01合約價格漲勢放緩,05合約價格表現更強。上周焦炭2305合約價格周漲幅為5.81%,焦煤2305合約價格周漲幅為7.31%。
現貨方面,上周鋼廠已陸續執行了焦炭價格的第2輪提漲,至此,焦價2輪累計上漲200元/噸~220元/噸;煉焦煤價格保持穩中有漲趨勢,不過漲幅有所減小。上周焦炭現貨綜合絕對價格指數周漲幅約為4.1%,煉焦煤價格指數周漲幅約為2.5%。
從基差角度來看,隨著2301合約臨近交割月,目前焦炭01合約基差基本保持在平水附近波動,焦煤01合約基差也處于往年同期正常水平的區間內;焦煤、焦炭05合約期價尚維持貼水現貨價格狀態,這也使得市場看漲情緒逐步在05合約上體現。
從價格運行邏輯上來看,近期黑色金屬期貨盤面的持續反彈依然是受政策偏暖、市場情緒好轉的主導,尤其是涉及黑色金屬終端需求的房地產市場。此前,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隨后央行決定運用降準政策工具釋放流動性,此輪降準已于12月5日落地。11月28日,證監會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項措施,包括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等。一系列偏暖政策的發布,刺激黑色金屬板塊強力反彈。另外,目前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的預期持續發酵,美元指數的下跌也助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在疫情防控政策方面,近期全國多地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相關措施,總體管控形勢趨于放松,有助于加快復工復產節奏,市場預期明年經濟有望進一步恢復活力。
回到“雙焦”基本面來看,偏弱的現實需求依然是“雙焦”價格上漲的阻力,供應、庫存維持低位使得“雙焦”價格具備較大彈性。
具體來看,近期隨著焦炭價格2輪提漲,焦企噸焦虧損有一定修復,但煉焦煤價格尚未停止上漲,焦企的煉焦成本仍在抬升過程中,焦企尚未扭轉虧損局面。雖然焦炭存在第3輪提漲的可能,但此輪提漲的難度將加大。一方面,鋼廠面臨“雙焦”、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成本壓力,而鋼材價格窄幅震蕩運行,鋼廠同樣處于虧損狀態。上周全國247家鋼廠整體盈利面不足25%。在此情況下,鋼廠不具備繼續讓利的條件。另一方面,從近期下游對焦炭的采購情況來看,鋼廠補庫情緒一般,多數回到按需補庫的節奏,廠內庫存沒有進一步累積,對焦價的拉動作用缺乏持續性,不過目前部分地區仍受疫情影響,物流周轉效率較低,也對下游采購造成一定影響。
焦炭供應方面,由于無利潤可言,大部分焦企維持較低的生產積極性。數據顯示,上周全國獨立焦企產能利用率維持在65%左右,日均焦炭產量約為59萬噸,均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低供應下,焦企的焦炭庫存壓力下降,上周降至95萬噸左右,同比下降76萬噸。
焦炭需求方面,從黑色金屬終端市場角度來看,目前正處需求淡季階段,成材日成交量降至11萬噸~15萬噸,明顯低于往年同期。盡管房地產市場利好政策頻出,但從政策落地到產生效果仍需一定時間,其對黑色金屬的需求拉動則需更長時間,預計最早也要到明年3月、4月份見到成效。因此,當前產業鏈仍處于需求負反饋階段。從焦炭實際需求來看,目前受需求淡季疊加下游虧損等因素影響,鋼廠缺乏復產動力,日均鐵水產量尚處于下降趨勢中,上周為222.8萬噸,周環比微增0.25萬噸,同比增加22.31萬噸。但由于今年粗鋼控產的壓力已不大,鋼廠減產的節奏也有所放緩,預計后期焦炭實際需求或繼續呈現偏弱的趨勢。
煉焦成本方面,焦煤總體供應保持穩中有增趨勢。進口端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煉焦煤進口量為620.8萬噸,環比下降9.3%,同比增長41.61%;1月—10月份,煉焦煤累計進口量為5164.1萬噸,同比增長30.8%。分國別來看,我國煉焦煤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仍是蒙古國和俄羅斯。目前來看,雖然蒙古國煤礦的通關量保持相對高位,但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制約,流向市場的效率降低,造成口岸庫存大幅累積。預計后期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運輸有望逐步恢復通暢。俄羅斯煤礦面臨的問題依然是俄羅斯境內東西部地區的運力差距,尤其是在歐盟對俄羅斯煤炭實施禁運令后,其遠東地區的運力難以滿足出口需求,制約著從俄羅斯進口焦煤的增量空間。不過總體上焦煤進口保持向好趨勢,今年內有望突破6000萬噸,繼續補充國內焦煤市場。
整體來看,進入12月份,終端需求大概率延續偏弱態勢,貿易商冬儲的積極性一般,鋼廠虧損現狀或難以扭轉,預計其對焦炭的補庫力度小于往年,給焦企讓利的空間也將有限。焦煤供應總體保持穩中有增,蒙古國煤礦外運受到防疫政策限制,實際流入市場的焦煤量下降,刺激國內焦煤價格偏強運行。盤面上,近期宏觀政策暖風頻吹,市場情緒好轉刺激“雙焦”期貨價格跟隨板塊走強。但考慮到供需雙弱的現實情況,強預期短期難以兌現,市場偏樂觀情緒的持續性仍存疑,建議投資者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