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壽 王澤田
艱辛求學,報效祖國
鐘香崇先生是廣東潮安人,1921年11月21日生于汕頭,1937年考取香港大學化學系,1941年獲學士學位,1942年到重慶耐火材料廠工作,從此將耐火材料事業作為一生奮斗的事業。1945年,他通過考試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并赴英國留學,1946年在英國聯合鋼鐵公司研究所從事耐火材料研究工作,1947年轉為英國利茲大學燃料冶金系研究生,1949年7月份獲英國利茲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然后懷抱一顆愛國之心,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組織指導新中國耐火材料工業的建設和發展
耐火材料是高溫工業的重要基礎材料,耐火材料的發展尤其與鋼鐵工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是鋼鐵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中,有鞍鋼擴建、本鋼擴建和新建武鋼、包鋼、齊鋼等8個鋼鐵項目,占156個項目總投資的近一半;同時,對石景山鋼鐵廠(首鋼前身)等近20個鋼企開始改擴建。1956年后國家開始推進“三大、五中、十八小”鋼企建設;1964年開始推進以攀鋼、酒鋼為主的“大三線”鋼企建設,以及與中西部地區軍工配套的“小三線”鋼企建設。1966年,全國粗鋼產量達到1532萬噸。鋼鐵工業的大建設大發展,對耐火材料的產量和品種質量都提出了迫切要求。
鐘香崇先生于1950年—1969年在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鋼鐵司(局)焦耐處、技術處任三級高級工程師、處長,負責全國耐火材料行業的科技、生產、建設等行業工作。為了滿足鋼鐵工業的工程建設與生產發展需要,鐘香崇先生忘我地投入到了耐火材料事業中。他組織實施了耐火材料的生產恢復、建設、標準制定和技術應用的全方位的工作,還組織并參與了耐火材料行業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寫、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耐火材料生產檢驗測試標準的制定等,使我國耐火材料從建國初期的殘缺不全、寥寥無幾的手工作坊式生產車間(廠)的落后狀態,逐步改變并發展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專業工業行業,全國耐火材料產量也較1949年的7.4萬噸有了十幾倍的增長,初步滿足了當時鋼鐵工業的生產恢復、建設和發展需要,有的耐火材料品質和使用效果達到了當時國際領先水平。鐘香崇先生為此發揮了重要的組織、指導、協調、推動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鐘香崇先生的組織領導協調下,冶金工業部有規劃、有重點地在全國組織了舊廠改造和恢復生產(包括鞍鋼耐火廠、唐鋼耐火廠、太鋼耐火廠等),根據我國耐火資源分布特點,改建和新建了一批耐火廠(包括山東耐火廠、洛陽耐火廠、德陽耐火廠、貴陽耐火廠、西北耐火廠、首鋼耐火廠、武鋼耐火廠、包鋼耐火廠等),使我國的耐火材料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產業布局得到改善;通過采用高壓壓磚機、隧道窯、回轉窯等設施,提高了裝備水平;通過采用除塵、安全等設施和技術,初步改善了勞動生產條件;制定頒布了整套耐火材料技術標準,品種有了較大增長,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先后研究開發生產了高鋁磚、鎂鋁磚、焦爐硅磚、碳磚、碳化硅磚、電熔莫來石磚、耐火混凝土和不燒磚等,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耐火材料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進入了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序列。以洛陽耐火廠為代表的國有耐火企業在計劃經濟和向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都發揮了勇于擔當、行業引領的關鍵作用,做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
——《1956—1967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即“十二年科技規劃”)是新中國科技發展史的里程碑。鐘香崇先生作為全國600余名專家之一,參加了周恩來總理親自領導的“十二年科技規劃”工作。
——鐘香崇先生組織、指導、參與了重要耐火材料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工作。這期間,最突出的科技成果就是根據我國有豐富的菱鎂礦和高鋁礬土而缺少鉻鐵礦的資源特點,創造性地研發了有中國資源特色的硅磚、鎂鋁磚、高鋁磚等系列產品,并較快地形成了生產能力,較快地得到推廣使用,取得顯著的使用效果,有的達到或超過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例如:(1)采用吉林江蜜峰地區的大結晶脈石英(SiO2質量分數>99%)生產出了優質硅磚,在平爐、焦爐應用效果很好,使用壽命成倍增加。該技術為我國首創,打破了當時文獻認為脈石英由于結晶大而轉變慢、膨脹大易產生裂紋等而不宜制造硅磚的觀點。(2)研發出了鎂鋁磚代替國際上傳統使用的鎂鉻磚,用于平爐爐頂,其使用壽命進入了當時世界先進行列:大型平爐爐頂壽命>500爐,中小型平爐爐頂壽命>1000爐。到20世紀60年代初,全國平爐爐頂都采用了鎂鋁磚,為平爐強化冶煉、提高效率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對當時提高鋼的產量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3)研發出不同等級高鋁磚產品系列,在電爐爐頂、平爐水套、高爐爐襯、鋼包內襯、塞頭水口、水泥回轉窯內襯、高溫隧道窯內襯逐步推廣使用,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電爐爐頂使用Ⅰ等高鋁磚,使用壽命超過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最高達855爐。到20世紀50年代末,全國電爐爐頂都采用了Ⅰ等高鋁磚。
1953年~1966年開展的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國耐火材料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也是具有我國資源特點的耐火材料品種系列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的重要技術基礎?!案鶕袊Y源特點,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耐火材料品種系列”成為我國耐火材料發展的主要技術方針。
組建和發展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院)
建立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院)是我國耐火材料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鐘香崇先生作為創所所長,為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院)的建立、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自建國初期開始,經過多年籌劃,在冶金部于1963年7月份在青島組織召開的中國金屬學會學術大會期間,鐘香崇先生撰寫提出了建立耐火材料研究所的建所方案稿,經嚴東生(時任中科院上海硅所副所長)、王應悟(時任北京鋼鐵研究院耐火室主任)、嚴行?。〞r任鞍鋼鋼研所工程師)、勾復長(時任山東省冶金廳耐火原材料公司經理)、鄭安忠(時任鞍山焦耐院副總工程師)等專家一起討論修訂,會議最后決定在洛陽建立耐火材料研究所。經國家計委批準立項后,冶金部于1963年12月份批準建立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冶金部鋼鐵司技術處處長鐘香崇兼任研究所所長,洛陽耐火廠黨委書記趙立達兼任研究所黨委書記,原洛陽耐火廠黨委副書記張華任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原鞍山焦耐院副院長呂林國和原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組織部長秦振岳任研究所副所長。
當時我國耐火材料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鞍山焦耐院和北京鋼鐵研究院等單位。為了建成專業的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通過鐘香崇先生的努力,在冶金部統一領導協調下,在鞍山焦耐院、北京鋼鐵研究院等單位支持下,鞍山焦耐院、北京鋼鐵研究院、洛陽耐火廠等單位的許多領導和專業骨干調至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其中包括郁國城、鄭安忠、李廣平、陳肇友等專家;一批大中專學生被分配到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
鐘香崇先生1963年兼任所長組建研究所,1969年~1973年下放到云南,落實政策后于1973年5月份舉家離開北京到洛陽,任冶金部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革委會副主任、所長。他以驚人的毅力和組織能力,使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很快地走上了科研的軌道。
為了擺脫蘇聯落后的鋼鐵生產技術的影響,冶金部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先后安排太鋼、成都無縫鋼管廠、長城鋼廠、上海梅山冶金公司、酒鋼、武鋼等企業從西方國家購買煉鐵、煉鋼、軋鋼等設備。其中,1964年太鋼引進奧地利50t轉爐2座、瑞典50t電爐一座、聯邦德國8輥及20輥冷軋,建設我國最大的不銹鋼生產線。1974年9月份開始建設武鋼從日本、聯邦德國引進的一米七軋機工程(包括板坯連鑄、熱軋帶鋼、冷軋薄板和硅鋼四部分)。由于受“文革”的干擾,直到1978年以后相關項目才陸續恢復正常生產。到1978年,我國鋼產量達到3178萬噸,有高爐982座、平爐98座、轉爐276座(其中氧氣頂吹轉爐119座)。鋼鐵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耐火材料由于受十年“文革”的影響,明顯跟不上鋼鐵工業發展的步伐。
1973年~1980年,根據冶金部的安排,鐘香崇先生結合鋼鐵工業生產、建設與技術發展需求,重點組織了首鋼轉爐爐齡攻關、上鋼一廠連鑄用耐火材料攻關和各種耐火纖維的開發應用,取得顯著成效。1978年3月份,鐘香崇先生出席了全國科技大會并獲獎,獲獎成果包括轉爐爐齡、連鑄水口、空心球磚、耐火纖維等。
20世紀80年代,在鐘香崇先生的領導、組織和參與下,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先后研發出燒成油浸鎂白云石磚、熔融石英浸入式水口、大型鋼包用高鋁磚、搗打料、澆注料、致密電熔剛玉磚、低硅剛玉磚、連熔連吹法硅酸鋁纖維、膠體法氧化鋁纖維,以及絕熱板、空心球等節能產品。其中,研制的燒成油浸鎂白云石磚在首鋼氧氣轉爐使用,爐齡大幅提高到1900爐。鐘香崇先生還組織實施了冶金部下達的國家經委節能技術項目中的耐火材料課題(“六五”項目)和國家計委復吹轉爐煉鋼技術項目中的轉爐爐襯研究課題(“七五”項目),研發出系列纖維和制品,并在高溫窯爐和軍工領域應用取得明顯成效;研發出不同牌號鎂碳磚,在鞍鋼三煉鋼廠大型轉爐使用爐齡超千爐。
鐘香崇先生于1984年10月份退至二線后,任技術顧問兼任總工程師、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等。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院)(1988年6月6日經冶金部批準改所為院)是我國唯一的享譽國內外的耐火材料大型專業綜合研發機構,在不同的時期都取得了很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是我國耐火材料行業科技的主力,為我國耐火材料工業和鋼鐵等高溫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開展學術交流,培養人才,
壯大耐火材料專業高等教育,推動行業技術不斷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鐘香崇先生就被選為中國金屬學會和中國硅酸鹽學會的常務理事。1979年~1980年中國金屬學會、中國硅酸鹽學會恢復活動后,他繼續當選為常務理事并兼任兩個學會下的耐火材料分會的理事長。在鐘香崇先生的組織領導和參與下,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分會和中國硅酸鹽學會耐火材料分會于1979年5月份組織召開了首屆全國耐火材料學術年會。鐘香崇先生此后都定期組織召開了全國性綜合年會或專業學術交流會議,編輯出版會議文集,他每次會議都撰寫并宣講學術報告。同時,他親自帶隊或組織相關單位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展示我國耐火材料技術發展成果,開展國際合作。1989年,鐘香崇先生在我國杭州成功組織召開了首次國際耐火材料學術會議,他作為大會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此后,該會每四年召開一次,延續至今。他創辦《耐火材料》,支持創辦《China Refractories》雜志,這兩本雜志已經成為國際上每年發表耐火材料專業論文最多的專業刊物。這些工作,極大地推動了行業的學術交流和科技進步。由于鐘香崇先生的杰出貢獻,1991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為院士)。1993年,他被國際耐火材料科技界權威性學術組織“聯合國際耐火材料學術會議(Unified InternationalTechnical conference on Refractories簡稱UNITERCR) ”授予杰出終身會員(Distinguished Life Member)的榮譽稱號。在2011年10月25日召開的中國金屬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鐘香崇院士與著名的科學家師昌緒、李恒德、肖紀美、柯俊、顏鳴皋等六人榮獲首批“冶金科技終身成就獎”。
鐘香崇先生著眼行業長遠發展,也特別重視年輕人的培養。一開始,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就形成了老中青結合傳幫帶的課(專)題組的科研組織方式,傳承培養青年科技人員。改革開放后,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研究生培養工作,鐘香崇、郁國城、鄭安忠、李廣平、陳肇友等5位專家成為全國耐火材料專業首批碩士研究生導師。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1981年招收了第一批碩士研究生(研究生專業課在武漢科技大學學習),1984年1月份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被批準為無機非金屬材料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作為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1984年鐘香崇教授和郁國城教授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在北京科技大學招收博士研究生,率先在我國開展了耐火材料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鐘香崇先生為我國耐火材料行業培養了一大批高學歷的高級人才,他們后來都成長為行業和高校的知名專家、教授、博導。
鐘香崇先生作為武漢科技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兼職教授,幫助推動了兩個高校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和耐火材料專業的發展。武漢科技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耐火材料專業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的主要基地。北京科技大學通過鐘香崇先生以及他的團隊的努力,從培養耐火材料專業博士生開始,創建并發展了無機非金屬材料(耐火材料)專業;2000年后,鐘香崇先生又創建發展了鄭州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耐火材料)專業。在鐘香崇先生的推動和貢獻下,我國耐火材料領域的高等教育得到了發展壯大,規模與水平在國際上舉足輕重。
鐘香崇先生領導下的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分會和中國硅酸鹽學會耐火材料分會,于1987年9月份在鞍山組織舉辦了首屆全國耐火材料青年科技人員學術報告會,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學術交流和人才成長搭建了平臺。鐘香崇先生和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分會副理事長嚴行健、陸家銓、王澤田、李楠、汪厚植等著名專家教授親自參加,對報告進行點評、指導并評選優秀論文。此后該會兩年一屆,至今已經召開了16屆,成為青年科技工作者(包括在讀或剛剛畢業的研究生)踴躍參加的盛會,一批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許多已經成長為行業的技術骨干、專家和領軍人才。
耄耋之年創建鄭州大學高溫材料研究所
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轉制為科技型企業后的2000年,80歲高齡的鐘香崇院士依然初心不變,想著耐火材料科技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于2000年5月份舉家來到鄭州大學,全身心投入到了鄭州大學高溫材料研究所的創建和發展中。他賣掉一套房子捐出100萬元,設立鄭州大學鐘香崇研究生獎學金。在病榻上,他依然指導所里工作和研究生論文撰寫,直至2015年2月11日溘然長逝,他把畢生都獻給了耐火材料事業。
鄭州大學高溫材料研究所建立以來,培養了100余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發表了300多篇論文,專利授權70多項,取得了許多重要科技成果,并轉化為生產力,被河南省批準為高溫材料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國耐火材料領域高等教育和技術研發的一個知名的重要平臺。這是鐘香崇先生在他人生最后一個階段創造的又一個奇跡。
指導研究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研究
鐘香崇先生指導研究生系統地開展了一系列材料的組成、結構和高溫性能(力學性能、熱學性能、抗侵蝕性能、抗氧化性能等)研究,許多是開創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例如:(1)礬土基系列材料(包括MgO、CaO、TiO2、ZrO2等不同添加物);(2)剛玉-莫來石系氧化物復合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鈦等添加物);(3)氧化物與非氧化物復合材料(剛玉/莫來石/氧化鋯-石墨、碳化硅、氮化硼等);(4)合成礬土基高性能新材料(包括電熔合成尖晶石、礬土基β-SiAlON、MgAlON等)以及對耐火材料性能的影響;(5)新型不定形和隔熱節能材料;(6)潔凈鋼冶煉用系列材料;(7)高溫功能材料和智能制造技術等。
初心始終不變,為耐火材料事業奮斗終生
鐘香崇先生1953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耐火材料事業。激勵他矢志不渝的動力,就是鐘香崇先生曾說的愛國之心、愛耐火材料事業之心和對社會主義充滿自信之心的“三心”,初心始終不變。他所發揮的他人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貫穿于我國耐火材料工業從弱小到壯大而逐漸變強的整個發展過程。在耐火材料的產業布局建設、生產技術發展、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院所、高等教育、重大科技攻關等諸多方面,都有鐘香崇先生的杰出貢獻。兩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學專家嚴東生先生為《鐘香崇耐火材料論文選》作序中指出:“大家都會公認,在冶金耐火材料這個領域,鐘香崇是貢獻最多的一個”。稱鐘香崇先生為中國的“耐火材料之父”一點也不過,他所獲諸多殊榮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