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場上的部分觀點不一樣,我們始終認為進口在焦煤的平衡表中舉足輕重,澳煤的禁止進口影響非常大,若持續下去,將會造成國內主焦和肥煤的長期供需偏緊格局,甚至出現部分煤種短缺。
據了解,截至2019年,國內整體焦精煤產量為4.7億噸、主焦和肥煤產量為2.28億噸,進口焦煤0.75億噸,占整體焦煤供給的16%,占主焦和肥煤供給的33%。
為什么將進口焦煤特意劃為主焦和肥煤一類,并單獨針對這一分類計算平衡表呢?主要依據在于進口煤的煤質指標與國內主焦和肥煤以及期貨交割標準更為接近。換句話說,主焦和肥煤的平衡表,才更貼近期貨對應現貨的真實情況,而且進口的焦煤更多偏向于主焦和肥煤的指標,如果將這些統統劃分到整體焦煤平衡表中有失偏頗的,且會低估其影響。
再結合過去幾年進口焦煤的分國別占比情況來看,澳煤與蒙煤分別占進口焦煤40%—50%的比重。通過很簡單換算,便可以得出”禁止澳煤進口,將會帶來接近15%的主焦和肥煤供給缺失“和“進口焦煤的長期限制,將會造成供給的大幅收縮”的推論。
如果澳煤進口限制長期化,供給減量可以從哪里增回來呢?
先說蒙煤,同為進口提當,蒙煤儲量充足,但運力有瓶頸。
MMC以及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的公開資料的公開資料顯示,根據蒙煤可采儲量,年產量增加3000萬噸問題不大。
至于運力問題,蒙煤通過策克、甘其毛都、滿都汗三個口岸入關,運輸方式主要為汽運。各個口岸的關卡數量、人員配置等硬件設施有能力上限,因而當前的通關數量存在理論最大值。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即便是維持最近幾年的常態通關數量,各口岸也時不時出現檢修、電腦系統故障、天氣影響等問題。因此,在2021年底TT礦區(即MMC公司所處地區)至甘其毛都口岸的鐵路按計劃搭建完成,也就是火運通關之前,蒙煤的運輸瓶頸將大幅限制其對澳煤的替代效應。
既然短時間蒙煤大概率無法填補澳煤的短缺,內礦的增產便猶為重要。這也是最近幾年,尤其是今年澳煤進口限制時期,國內并沒有出現主焦和肥煤短缺的主要原因。
我國主焦和肥煤的主產區集中在山西、貴州兩地,其中貴州最近幾年產量持續下滑,山西自然而然成了過去幾年國內供給增加的主要動力,占比由2016年的48%一路增至2020年9月的59%。當前煤炭供改步入尾聲,其他地區產能釋放始終受限,因此,山西的在未來主焦和肥煤供給端的重要性愈發突出。
從國家能源局公布的生產產能角度來看,山西地區煤炭生產能力為9.63億噸/年,截至2019年,其原煤產量為9.71億噸,產能利用率達100.83%,存在一定超產情況。而進入2020年以來,山西地區原煤產量增速持續攀升,1—10月的累計增速達8%。即2020年內,山西地區煤礦超產情況更加嚴重,這也可從更微觀的開工率數據找到佐證,自3月份以來,山西省樣本焦煤煤礦開工率同比維持10%左右的增長水平。
因此,結合山西的供給占比以及增產幅度來看,內礦供給有6%左右的增加,能部分彌補年初蒙煤以及下半年的澳煤減量。也就是說,山西的煤產能持續釋放,可以成為未來海煤減量的主要替代源。
但在筆者看來,山西的增產亦暗藏危機,脆弱的供給格局承受不起一點額外刺激。
數據顯示,山西地區的產量釋放雖然可以使主焦和肥煤的供給不出現明顯短缺,但這建立在不斷超產的背景之下。結合上文的分析,山西地區的超產大概率已經持續了兩年左右,并且若澳煤通關長期受限,則超產將會繼續。若煤礦生產長期處在超負荷狀態,無法得到足夠的維護時間,未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便逐漸加大。一旦重大安全事故發生,供給端的減量不可避免,至少在蒙煤鐵運通關之前,將會維持供需緊張格局。
除此之外,在上述邏輯中,一方面并未考慮到山西省內主焦和肥煤是否能跟隨整體超產而增產,另一方面也并未考慮其他地區尤其是貴州的產能變動影響。從下圖可以看出,山西主焦和肥煤除了2019年因內蒙、陜西兩地年初的持續減產而被動增產以外,其他時間段的增速走勢大體一致。
對于貴州省的產能變動,截至11月24日,貴州省在2020年內計劃淘汰3069萬噸落后產能,其中包含318萬噸焦煤產能,基本達到前期各項文件中“到2020年全省煤礦全部為30萬噸/年及以上,大中型煤礦產能占比達到80%以上”的要求,產能淘汰暫告一段落。至于后續產能置換項目,根據2016年以來的淘汰情況,共存在4264.66萬噸置換指標,截至11月24日,共公示6個置換項目,涉及300萬噸/年產能,其中涉及焦煤煤礦產能為90萬噸/年。可以看出,貴州省暫時沒有足夠的焦煤增量補充。
需求端存長期結構變化,低硫高強度煤將愈發緊俏
對于內需,從產能環節來看,將會面臨上半年收縮、下半年增加的格局,預計影響幅度在-6%—+2%之內。全年來看,在終端需求韌性背景下,預計不會比2019差。
另外,環保以及產業升級還帶來了需求內部的結構性變化。
由于近幾年國內環保力度持續加大,并且”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重點提及環保問題。而鋼材、焦炭生產過程中的硫污染主要源自焦煤,因此未來低硫資源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至少不會出現大幅下滑。
但我國煤炭資源稟賦決定了“少低硫”這一特性,同時進口焦煤多數是低硫煤,因此進口煤的補充,不僅僅是量上的補充,還有質上的提升。所以,長期的海煤進口限制,或者說長期的進口煤限制,將會逐步放大國內供給量與質的問題,且不利于保持環保效果,未來主焦和肥煤的緊張問題,大概率體現在低硫煤環節。
此外,正是由于近幾年鋼焦產業的升級改造,高爐與焦爐爐體越來越大,使得焦炭強度要求提高,進而對入爐煤的強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這一狀態已經在發酵,并且會隨著后續的產能置換而不斷擴大。
供需格局如履薄冰
基于海煤船期以及蒙煤通關車輛的情況,我們預計10月進口同比+20%、11月同比-25%、12月同比-50%的假設?;跇颖久旱V開工率以及主焦和肥煤月度產量季節性,我們預計10月國內產量同比-3%、11月環比+6%、12月環比+1.76%。
基于上述兩個預測,推算2020年全年供需平衡表:
從上面的平衡表中,可以看出2020年的焦煤短缺格局。整體上來看,短缺更多是因為年初的內礦減產,不過下半年則更多是因為進口的減少。
2021年,由于焦炭產能所帶來的可能需求變動是:短期-6%左右、全年2%左右。一旦澳煤限制長期持續,供給端將面臨最大15%的減量。因此,關注的重點在“進口煤政策”。
因此,只要明年年初能確定澳煤進口的限制延續,焦煤的平衡表將大概率偏緊,甚至出現短缺,且短缺的開端將自低硫主焦開始,此時操作以逢低多配為主。但如果澳煤進口限制放開,需待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