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蔡立軍
今年前11個月,全國煤炭市場供需由總體平衡向寬松方向轉變,煤價穩中有降,煤炭消費增速放緩,煤炭市場呈現“旺季不旺、淡季也不太淡”的特點。
煤炭市場旺季不旺、淡季不淡
今年初,煤炭市場低位震蕩,煤炭企業發生多起礦難:1月12日,榆林百吉礦業發生特大礦難,造成21人死亡;2月23日,內蒙古銀漫礦業發生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造成22人死亡;12月17日,貴州安龍縣廣隆煤礦發生一起煤與瓦斯突發事故,造成14人死亡……連續的礦難事故引發安全生產關注度的驟升,煤炭產區生產受到較大影響,致使供給側驅動成為煤市上半年的主導,煤炭價格上漲,但港口煤價漲勢不及產區。
由于需求低迷,港口煤價率先下跌。北方港口現貨價格持續走低直至6月中旬。因迎峰度夏預期落空,煤炭市場旺季不旺。夏季,由于電廠煤炭庫存處于高位、需求不大,煤炭市場逆季節性周期走勢明顯。
第三季度,價格低廉的進口煤大量進入國內市場,下游用戶壓價采購。盡管煤價出現3次3元/噸~6元/噸的反彈,但是煤炭市場運行的總體趨勢還是下跌,煤炭價格從7月初的614元/噸跌至10月初的587元/噸。此后,煤炭市場保持低位徘徊、相對穩定運行的態勢。
進入第四季度,進口煤數量減少,減弱了對國內市場的沖擊;電廠庫存下降,階段性補庫,拉煤積極性提高。同時,南方逐漸進入枯水期,水電用煤需求減弱;浙江等地外購電有所減少,本地火電發電有所提升。從宏觀經濟運行來看,國家補短板、強基建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拉動了投資增速回升,工業用電恢復,帶動市場煤拉運量增加。同時,由于取暖季到來,電廠耗煤數量大幅增加,沿海煤炭運輸趨向繁忙。尤其是進入12月份,耗煤量增加,沿海6大電廠日耗煤量進一步提升,“北煤南運”更加繁忙。盡管電廠高庫存現象依然存在,但因日耗煤量增加,存煤可用天數大幅下降;加之進口煤補充作用弱化,利好因素疊加,促使對國內煤炭需求相應增加,市場需求基本面得到改善。沿海煤炭市場由前一階段的供大于求轉為供求平衡。11月最后一周,國內動力煤和焦煤市場整體趨穩運行,局部區域出現上漲行情。12月份,煤炭市場或將迎來一波反彈,煤炭供需“雙高”將再現,煤炭價格將迎來一小波反彈。
五大因素影響2020年煤炭市場
對于2020年的煤炭市場,筆者認為,今后一個時期,隨著煤礦新增產能繼續釋放,新能源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煤炭市場供給將進一步向寬松方向轉變。同時,煤炭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寒冬時節煤價漲幅有限,明年煤價也不會大起大落,窄幅震蕩是常態。整體來看,明年煤市價格重心繼續下移的可能性較大。日前,在廣州舉辦的第七屆國際動力煤資源與市場高峰論壇上,有關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全年CCI5500動力煤價格指數均價為593元/噸,較2018年均價下跌61元/噸;2020年動力煤價格重心繼續下移至540元/噸,較2019年下降53元/噸。具體影響因素有:
一是國家能源政策。今年10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李克強指出,根據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煤炭開發布局,加快輸煤輸電大通道建設,推動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和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有效開發利用煤層氣。李克強表示,要切實抓好保暖保供工作,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突出做好東北三省供暖用煤保障;多措并舉,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宏觀政策層面表明,供暖用煤需求將增加,對煤市運行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二是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謝幕,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20年1月1日起,對尚未實現市場化交易的燃煤發電電量,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現行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根據新政,基準價按各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確定,浮動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超過15%,具體電價由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通過協商或競價確定。隨著新政的出臺,延續了15年的煤電聯動價格協調機制的歷史使命已基本完成。此次基準價的設置有利于引導煤炭市場供需,為市場談判或雙邊簽合同塑造預期,政府不再干預標桿電價,將加快煤電落后產能的出清速度。未來,一大批競爭力不足的煤電企業將會被整合或出局。
三是我國煤炭供需地域由過去的分散型向區塊集中化轉變。中國煤炭供應地大體可劃分為三大區塊:2018年統計,第一個產煤區塊是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新疆區塊,煤炭總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1%;第二個產煤區塊是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東北三省,煤炭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27%;第三個產煤區塊是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甘肅、湖南、湖北、福建、廣西、江西、青海等地,煤炭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3%。據分析,未來,第二、第三個產煤區塊的煤炭產量將逐漸遞減,而第一個產煤區塊的煤炭產量將逐漸增加。由此可以認定,我國煤炭供需區塊化和逆向分布狀況已成定局。煤炭產能數量保障、鐵道運輸大通道網構建、政策調控工具的配套等“軟”“硬”條件的日漸完善與鞏固,將極大保證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煤炭市場的平穩運行。今后或許還會出現煤炭區域性、時段性的供需矛盾,但總體而言,未來煤炭供需關系可控,不會出現大面積和長時期煤炭市場供需關系大波動和市場煤價大漲大落的狀況。
四是煤炭上下游產業鏈命運共同體意識逐漸形成。完善煤炭中長期交易制度、促進上下游共贏可持續發展,是推進煤炭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11月19日,2020年煤鋼焦中長期合同洽談銜接會在廣西南寧召開。會上,8家煉焦煤企業發出倡議,做中長期合同制度的堅定執行者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踐行者,合力打造煤鋼焦產業鏈合作升級版,同時保護性開采利用稀缺煉焦煤資源,加快推進煉焦煤生產和技術革命。中國焦煤品牌集群示范作用凸顯,煤炭上下游產業鏈命運共同體意識逐漸形成。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中長期合同價格普遍保持在合理區間,有力地引導、影響了地方煤和進口煤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五是煤炭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在12月4日舉辦的2020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梁嘉琨表示,當前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依然突出,煤炭應急供應保障難度加大,煤炭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體制機制創新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同效應有待提高,煤炭企業稅費負擔重的問題突出,老礦區煤炭企業轉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