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5月17日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再次釋放出“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
會議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出5大方向,即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
委員們認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大國地位穩固,未來發展前景廣闊。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會后在個人微博發表感想:“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把握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將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真正構建大安全體系,為數字產業化和數字經濟保駕護航。這次參會,我還感受到了信心和希望,支持數字經濟支持平臺經濟支持民營經濟,滿滿的正能量,在這個時刻,信心和希望比金子還寶貴?!?/div>
“隨著新的經濟形態逐步落地,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有望逐漸顯現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版圖之上。”國盛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劉高暢表示。
事實上,近期,北京市、武漢市、杭州市、江蘇省、江西省、云南省等各地市政府密集出臺了數字經濟相關的規劃舉措?!皵底纸洕鳛橹匾洕螒B、實現換道超車的戰略機遇,重要性將持續凸顯,行業有望平穩步入發展快車道?!睎|吳證券分析師張良衛指出。
隨著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加強,數字經濟規模占我國GDP的比重也呈上升趨勢。今年1月,作為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印發,目標是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根據目標測算,“十四五”期間產業數字化的規模有望達70萬億元。
業內認為,平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有望持續受益于數字經濟發展。
2021年,市場對互聯網行業反壟斷、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的一系列強監管政策持續落地,投資邏輯發生變化。而2022年以來,從《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到4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此次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針對“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相關表述來看,政策正釋放更多積極信號。
事實上,從2021年底至今已有多次高層會議連續傳遞平臺經濟發展向好信號。2021年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為資本設置‘紅綠燈’”,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防止資本野蠻生長。2022年3月16日,金融委會議延指出,“穩妥推進并盡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22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實施常態化監管”。2022年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盡快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此次5月的政協專題會議再次強化推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張良衛指出,近期促進平臺經濟整改與發展的政策、表態較多,措辭積極、信號明確,未來監管方向及發展路徑將更為明晰,將極大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平臺經濟發展信心。
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研究室主任馮煦明彼此前也表示,過去幾個季度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平臺經濟發展校準了航向,目前專項整改正在告一段落,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發展即將進入新階段。
分析還認為,會議相關表態將會進一步強化國內互聯網政策托底、基調趨穩的預期,有助于緩解市場擔憂,作板塊價值修復預期將持續增強。
張良衛指出,平臺經濟有望持續受益于數字經濟發展,板塊價值修復預期持續增強,當前估值具備較大布局價值,積極關注互聯網龍頭公司估值修復。
“在下一代云計算、AI驅動的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中,中國互聯網公司依然具備比較優勢。站在未來1-2年的時間維度上,中國互聯網公司投資依然有可能實現相對穩定的回報?!敝行抛C券首席分析師許英博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地方數字經濟立法快速開展,浙江、廣東、河南等地紛紛出臺地方數字經濟促進條例。5月,《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條例分別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字經濟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數字經濟工作進行法規制度設計。
“數字經濟立法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于進一步激發產業增長后勁?!闭猩套C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劉玉萍說。
來源:新華財經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