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汽協會公布4月汽車工業運行數據。數據顯示,4月,乘用車銷量為96.5萬輛,同比下降43.4%,環比分別下降48.2%。與剛剛過去的3月相比,降幅擴大超過四成。
5月,汽車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汽協會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正在逐步好轉,企業正奮力搶抓5月和6月關鍵窗口期,彌補損失的產銷量。”
不過,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困境,也正在悄然消退。
近十年來最冷車市
中汽協會公布的數據還顯示,4月,乘用車產量僅99.6萬輛,同比下降41.9%,環比下降47.1%。相比上月,汽車行業整體產能跌幅接近五成。
對此,中汽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受疫情影響,汽車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考驗。今年4月,汽車產銷呈現明顯下降,為近十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乘用車和商用車環比和同比均呈現大幅下降。
自3月中下旬開始,坐落在上海臨港新區特斯拉超級工廠就經歷了停產、復產、再停產、再復產的風波。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受到疫情影響,特斯拉中國4月僅生產10757輛,按去年月平均產量計算,損失產能已超過七成。批發僅1512輛,環比下降超九成。
受到疫情影響的,也并非特斯拉一家車企。此前,上海與汽車相關的產業鏈一度處于“停擺”狀態。停產的企業中,既包括上汽集團這樣的整車制造企業,亦包括安波福、采埃孚、博世這樣的零部件制造商。
Wind數據顯示,汽車產業鏈中,辦公地為上海的上市公司數量為51家,占總數量的7.24%,其總營收為15817.9億元,占比接近20%,均位列全國第一。
零部件企業的停產,波及了更大范圍的整車制造企業。包括蔚來、長城等多家車企都先后表示:受到供應商伙伴停工、停運影響,將暫停生產部分車型。
產銷快報顯示,近期,國內多地多家車企產能下跌明顯,普遍達四成以上,部分車企產能損失甚至超六成。
其中,上汽集團4月產量158.1萬輛,同比下跌62.02%,環比下跌62.32%;廣汽集團4月汽車產量12.86萬輛,同比下降33.52%,環比下降43.48%;長安汽車4月汽車產量11.26萬輛,同比下跌44.9%,環比下跌50.3%;長城汽車4月產銷分別實現5.52萬輛,同比下跌38.47%,環比下跌46.82%。
有分析指出,在汽車產業鏈多個環節,上海具有產業聚集效應,幾乎囊括了這些環節的絕大部分產能,上海的停擺切斷了產業鏈上下游供應。上海的正常運作對保障汽車產業鏈的完整性至關重要。
自主品牌月銷量首超合資品牌
在汽車市場表現整體乏力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表現卻異常強勢。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6.4%,同比增長9.6個百分點;1-4月累計份額46%,相對于2021年同期增長8.3個百分點。
中新財經注意到,4月,自主品牌多年來首次超越合資品牌,登頂國內月度汽車銷量排行榜。比亞迪月銷量超10.47萬輛,同比增長138.4%,排名第一。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一汽-大眾和廣汽豐田。
華西證券分析師崔琰表示,在整體車市遇冷的背景下,比亞迪垂直一體化的供應鏈的優勢得以顯現,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的優勢正得到持續驗證。
4月,比亞迪產量10.47萬輛,同比增長136.2%,環比增長0.8%,處于逆勢上揚的狀態。
業內人士表示,比亞迪能夠逆勢上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比亞迪在深圳、西安、長沙、上海等地都設有生產基地,供應商分散,受上海地區產業鏈停產影響較小。另一方面,比亞迪通過旗下的五家弗迪系公司,將電池、電機、電控、IGBT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全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有效保障了自身的供應鏈安全。
供應鏈困境,正悄然消退
4月中下旬,上海市公布《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白名單”上的666家企業率先復工。4月底,又有1188家企業被劃入《第二批重點企業“白名單”》,逐步開啟復工復產工作。至此,汽車供應鏈開始全面復蘇,全國汽車行業接連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此前,受到嚴重影響的長春汽車產能,在5月將滿血恢復。而在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后,上海汽車產業鏈的相關企業,也將逐漸從“救火式”應急模式,轉變為常態化的高韌性供應鏈管理模式。
崔東樹表示,“隨著上海復工工作的進行,相關汽車產業鏈正在循序漸進地恢復。與此同時,支持政策也在加速落地。5月,供給將呈現逐步改善的狀態,相關企業會盡快滿足產業鏈正常的供給需求?!?/div>
近日,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中新財經表示,預計從5月中旬開始,進入上海兩批次復工復產“白名單”的零部件配套企業,復工復產率將超過80%,與此同時,長三角物流壓力也將進一步緩解。
該負責人預測,上汽集團旗下整車企業將有望于5月中旬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當月整車產銷量或達去年同期水平。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