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在“滿足購房者合理的購房需求”政策引導下,各地積極落實因城施策,房地產調控邊際放松態勢明顯,購房者置業情緒有所好轉,但整體預期仍偏弱。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今年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57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15459億元,下降1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1%。
“去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定的下行態勢。但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出現了積極變化。房地產下行態勢得到了減緩?!眹医y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當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指出,總體來看,房地產銷售、竣工、施工、開工、拿地等端口的表現相對偏弱,整體信心仍然不足。“未來打通良性循環,還需要政策發力支持?!?/div>
銷售端仍面臨去化壓力
“前2月銷售指標同比現負值在預期之內,一方面,去年1-2月成交規模較高;另一方面,雖然政策逐步松綁,但由于松綁時間較短,目前購房者的入市意愿并未大幅提升。”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小嬙告訴記者。
貝殼研究院分析師潘浩則認為,盡管今年前2月銷售面積出現明顯的同比下降,但與2017-2019年同期數據相比仍保持在同一水平,且略有增長。
價格方面,易居研究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測算,今年1-2月全國商品房均價為9845元/平方米,同比漲幅-10.7%。
“價格同比降幅較大,這是過去幾年未曾出現的情況?!迸撕品Q,因房企一季度和上半年面臨較大償債壓力,有動力通過促銷加速銷售和回款,雙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價格同比下調。
此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7026萬平方米,較2021年末增加600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5552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指出,從商品房待售面積的增加可以看出,銷售端仍面臨一定去化壓力。不過從政策動向來看,今年以來不少城市在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購房補貼等多方面做出調整,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房企新開工積極性不足
值得關注的是,在行業面臨較大壓力情況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依然保持正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499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住宅投資10769億元,同比增長3.7%。
潘浩認為,這與年初部分城市的“土拍開門紅”,以及政府和企業對“保交付”高度重視直接相關?!伴_發投資數據的穩定,預示著行業基本面維持穩定,但同時也要看到行業所面臨的流動性壓力依然較大。”
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仍在增長,但增速較2021年全年有所收窄。
“前2月的開發投資增速數據,說明房企開發投資意愿仍偏弱。預計未來幾個月,地方政府會出臺積極創造營商環境、鼓勵房企拿地相關的措施?!币拙友芯吭褐菐熘行难芯靠偙O嚴躍進表示。
與此同時,房企新開工積極性不足,今年1-2月全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幅度超過10%。
“短期來看,隨著房地產信貸環境持續改善,企業資金面有望逐漸改善,但在償債高峰之下,企業整體仍面臨較大資金壓力,這將繼續拖累新開工和拿地規模。預計短期新開工規模同比會繼續下降,投資增速或繼續收窄。”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
銷售及融資規模的下滑,造成行業到位資金同步下行。今年1-2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5143億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國內貸款4105億元,同比下降21.1%;利用外資7億元,下降27.4%;自籌資金7757億元,下降6.2%;定金及預收款8027億元,下降27.0%;個人按揭貸款4124億元,下降16.9%。
“前兩個月國內貸款4105億,雖較去年同期下降,但月度均值仍高于去年四季度的月度表現,或表明國內貸款有所修復?!睏顣潮硎?。
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進一步推動堅持房住不炒,堅持推動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構建房地產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房地產發展“租購并舉”,進一步滿足商品房市場正常需求,相信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還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來源:財聯社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