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力的疫情防控下,春節期間,中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復蘇。與此同時,零售業也呈現出消費者需求加速變化、新零售重塑現有格局等趨勢。專家建議,在新的形勢下,零售企業應積極探索綜合創新模式,探討創新和升級業態,獲得核心競爭力。
消費復蘇加速細分領域凸顯增長潛力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上政府、企業推出的各項鼓勵措施,春節以來,國內消費、尤其是零售端的消費復蘇明顯。
據商務部數據,2月11日至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春節期間,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的珠寶首飾、服裝、通信器材、家電數碼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60.8%、107.1%、39.0%和29.9%,部分電商平臺健身器銷售同比增長49%。同期,大型支付機構檢測餐飲商戶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3倍,部分外賣平臺線上餐飲消費額增長2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復蘇的同時,一些新的現象開始凸顯。根據貝恩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近年來,不少商品品類都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情況,即在同一品類里高端產品和低端產品均呈現較高增長,中端市場則增速疲軟。同時,不少行業細分領域的增長潛力開始凸顯。
事實上,一些細分品類商品已經展現出高吸引力。以食品飲料行業為例,2018至2020年,喜茶門店數量從90家快速擴張至289家,奈雪的茶從112家增加至200家,茶顏悅色也從27家門店快速增加至130家。
化妝品領域,根據天貓國際去年10月份的一份報告,個護家清行業的品類在近三年來不斷豐富,其中,身體乳和口腔護理的消費占比較高,而洗發水和染發膏兼具高消費占比及高消費增速,為核心品類。此外,干發帽、男士私處護理、浴室用品套件/置物架、護發精油、香薰用品以遠高于其他品類的消費增速,成為細分市場的“潛力股”。
需加強產業鏈整合下沉市場成新賽道
與消費端和商品品類加速分散同步的,是下沉市場日益得到重視。有研究表明,高線城市的線上滲透率已接近飽和,多種線上業態競爭激烈。然而,三線及以下的低線城市需求尚未被有效滿足,線上發展也處于欠飽和狀態。得益于電商基礎設施等的逐步完善,低線城市的電商或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近年來,各大電商巨頭均加大了對下沉市場的投入。京東在2019年11月推出京東京喜App,2020年11月其MAU達到900萬,其中來自下沉市場的新客占據76%;阿里巴巴集團在2020年3月推出淘寶特價版,2020年11月MCU達到6000萬,新增來自下沉市場的活躍用戶達到80%。
傳統便利店同樣加快了步伐。去年12月,便利蜂董事長薛恩遠透露,公司將于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根據規劃,便利蜂2021年的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將位于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門店數將達到1萬家。
不過,專家指出,下沉市場并非意味著低質低價。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下沉市場發展與電商平臺價值研究》專題報告顯示,目前,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從最初的中低端商品購買者,發展成為品質商品消費者。品牌化高品質商品越來越受歡迎,下沉市場的消費結構正在從以低端商品為主的“金字塔形”向以品質商品為主體的“橄欖形”發展。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楊大坤認為,隨著參與者持續探索、資本的長期介入和經驗的積累優化,未來,中國零售行業或將出現服務成本更低、盈利水平更優的新模式。企業應該綜合考慮可能的應對措施,探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綜合創新模式,適時探索諸如創新和升級業態、創新上游價值鏈、拓展新客群、拓展新商品和服務等潛在方向,獲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