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7日,第三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隆重舉行。大會以“推進產業數字化升級 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聚焦深耕細分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共話工業互聯網推進制造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大會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浙江省桐鄉市人民政府等,以及包括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內的十大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主辦。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作主旨報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受邀出席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原總干事、財政部原副部長李勇,浙江省原副省長、浙江智能制造委員會主任毛光烈,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原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路耀華,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秘書長張景安,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等超過150位主管部門領導、行業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共聚一堂。與會嘉賓分別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從國家大政方針、行業發展趨勢與需求、國內外環境格局演變等視角,解讀了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新動向、新機遇、新挑戰。
何文波在題為《中國鋼鐵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正在促進人類工業文明逐漸向網絡智能制造文明演變,綠色低碳、網絡智能、融合創新、共創分享正成為智能制造的新特點。中國大多產業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融合發展,將成為我國工業體系轉型升級,增強和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
結合中央電視臺連續六天熱播的大型工業紀錄片《鋼鐵脊梁》的內容,何文波指出,鋼鐵是制造業的基礎,是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眾所周知,鋼鐵,象征著團結和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綠色和智慧也將成為鋼鐵產業的鮮明特征。
“我現在經常提到的最多的兩句話,一是產能的顏色,二是產線的智商,即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和智能制造。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鋼鐵行業才能真正適應資源和環境兩大約束,才能完整履行保障供給的使命,并持續保持和提升競爭力。事實上,中國鋼鐵在此方面行動很快,諸多先進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成為世界鋼鐵綠色發展和智能制造的探索者和先行者?!?/b>何文波說到。
面向未來,工業互聯賦能鋼鐵將成為推動我國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進程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推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何文波從三個方面向與會者介紹了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一是夯實信息化數字化基礎,孕育產業變革新動能。
何文波介紹,近10年來,鋼鐵企業持續在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源,每年都有近百億的專項投資用于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升級,生產過程的整體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明顯。工業互聯網賦能鋼鐵行業形成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及網絡化協同六大應用模式,已經覆蓋 29 個典型應用場景。寶鋼股份、沙鋼等企業建立了“黑燈工廠”智能車間。寶武、鞍鋼、太鋼、華菱湘鋼、南鋼等9家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在智能車間、智慧礦山、大規模定制等應用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寶武韶鋼通過智慧制造開展全流程資源配置,有效提升了組織運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傳統的作業區和生產線已經被重新定義。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調查,目前國內約80%的鋼鐵企業正在推進鋼鐵生產流程由響應制造向預測制造轉變、由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預判轉變、由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鋼鐵行業的兩化融合基礎基本建立,數字化轉型初顯成效,為下一步行業智能化質的飛躍孕育了新動能。
二是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化發展新飛躍。
何文波認為,盡管我國鋼鐵行業兩化融合總體取得了長足進步,也涌現了一些典型案例和優秀企業,但如何推動個體優勢轉變為整體優勢,優秀案例轉變為行業標準規范,從而帶動行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化質的飛躍,鋼鐵行業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何文波解釋說:“在我看來,工業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基礎設施,企業自身沒有實現數字化,什么網也沒用。數字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蘊含著巨大價值,值得集行業力量深度挖掘?!?/div>
對于如何圍繞數字價值開展工作,何文波談到,鋼鐵協會近年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鋼鐵工業的融合,組織開展行業兩化融合評估,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編制了《鋼鐵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搭建信息和資源交流共享的平臺,開展專項技術交流,推廣共性技術應用,不斷宣傳推廣成功案例,形成了《鋼鐵行業信息化發展建設指導意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推薦案例集(2021年)》《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1年)》,積極搭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公共服務平臺”等,還組建了“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積極構建跨產業、跨領域協同的創新生態圈。
何文波重點闡述了鋼鐵產業從專注于生產線,到優化產業鏈,再到構建生態圈的發展過程和發展方向,并提出,生產線是技術的集成,要追求精益生產的目標;產業鏈是產品的延伸,要踐行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而生態圈體現的是全要素的資源配置最優化和全要素效率最大化。到了產業鏈和生態圈發展階段,沒有工業互聯網技術和體系的支撐是難以想象的,理念也只能是理念。因而可以說,正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進步和廣泛應用,為鋼鐵工業向新業態的演進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基礎,開辟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是緊扣數字化轉型的著力點,重塑鋼鐵發展新格局。
何文波談到,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仍處于高質量發展的起步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世界一流強企仍然較少,產能與需求平衡的壓力長期存在,綠色低碳發展將倒逼企業快速轉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要重點聚焦一個根本任務、堅持兩大發展主題、解決行業三大痛點、推進一個重要進程。而擁抱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加快鋼鐵行業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化改造,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如何加快數字化技術應用和數字化改造,何文波提出: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進而提升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匹配度,并相應變革企業運營組織管理方式,以真正推進體系重構和流程再造。在此基礎上,要著重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三個關鍵問題:一是要盡快建立行業數字化標準。要加快數字化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龍頭企業的主導作用,統一數據規范、數據字典和數據語言體系,推動形成系統化標準。建立行業大數據中心,健全行業數字標準開放的相關制度,積極融入全國智能制造標準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實現鋼鐵行業及上下游產業在數字化空間的共建、共治、共享。二是要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圍繞平臺接入設備能力,數據采集能力,數字化模型,平臺間數據流通,設備協議統一標準、協議數量等方面難題,大力推進技術攻關和實踐探索。他強調,這期間會有部分的反復或失敗,但只有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才能真正使中國鋼鐵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走在世界前列,才能真正實現中國鋼鐵制造的由大變強。三是要助力鋼鐵低碳發展進程。面向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和碳中和目標,用工業互聯網思維重塑鋼鐵產業生態系統,打造綠色高科技鋼鐵產業。他重申,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綠色制造需要數字化迭代升級、新工藝裝備及技術改造的投入、能效的極致管理,需要綠色產品的精準營銷和交付、綠色低碳的采購和物流、碳足跡管理等供應鏈服務與之協同。要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與鋼鐵綠色制造過程的深度融合,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智慧制造解決方案。
據大會主辦方介紹,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
本屆大會為期3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會議期間,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首次聯合十大全國性行業協會,共同啟動了“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行業推廣行動”,并發布《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白皮書》。該行動將重磅發布200個左右的行業優秀應用案例,面向重點行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和應用場景案例,展示其社會和商業價值,并在今后的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上持續打造成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的新典范。首批12個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案例已經在大會當日正式發布。
活動現場還完成了10個重要項目的簽約儀式,分別是自動化設備傳動部件項目、氣動控制閥項目、氣動控制閥項目、電驅動小總成項目、烏鎮北斗科技產業創新園項目、無人作戰小型偵干通系統項目、室內精準導航及位置服務項目、智能汽車座椅及配套仿皮材料項目、碳基導電劑及射頻天線項目、環衛一體化綜合實驗項目等。此外,本屆大會共有涉及產業、人才、工業互聯網項目26個,總投資達86.2億元。
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