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羅忠河
9月18日,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月報顯示,今年8月份,我國出口鋼材505萬噸,同比增長37.5%;進口鋼材106萬噸,同比下降52.5%。1月~8月份,我國累計出口鋼材4810萬噸,同比增長31.6%;累計進口鋼材946萬噸,同比下降22.4%。
盡管8月份鋼材出口量比7月份減少了62萬噸,環比下降了10.9%,但仍同比增長了37.5%,數量也遠高于2020年8月的368萬噸,略高于2019年8月的501萬噸。通過梳理近兩年來的各月份鋼材出口量(詳見下圖)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8月份出口量總體仍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從累計數量來看,今年前8個月鋼材累計出口量遠高于2020年同期的3656萬噸,略高于2019年同期的4497萬噸,也處于較高水平。同期,我國鋼材進口徘徊在低位水平,整體呈現較大規模的凈出口。我國8月份凈出口鋼材399萬噸,同比增加178%。1月~8月份累計凈出口鋼材3864萬噸,同比增加1427萬噸,略高于2019年同期的3733萬噸。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無論從單月鋼材出口水平還是累計出口水平、凈出口水平來看,我國現在的鋼材出口量都是不低的。因此,面對當前“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產能產量“雙控”、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等政策要求,鋼鐵企業應該提高站位,轉變觀念,主動調整出口策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自覺控制和降低出口總量,從而確保實現“雙控”目標、保障內循環供給、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
一是控制鋼材大量出口是實現“雙碳”的需要。大量進口鐵礦石生產鋼材進行大量出口將碳排放留在了國內,以前8個月出口鋼材4810萬噸、生產1噸鋼產生1.8噸~2噸二氧化碳計算,僅二氧化碳一項就增加了8700萬噸~9600萬噸排放量,無疑增加了鋼鐵行業減碳的難度。
二是控制鋼材大量出口是實現“雙控”的需要。今年初以來,由于海外鋼材市場價格明顯遠高于國內,鋼鐵企業出口意愿一直很強勁。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月~7月份,我國分別出口鋼材524萬噸、490萬噸、754萬噸、797萬噸、527萬噸、646萬噸、56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0%、42.4%、16.5%、26.2%、19.8%、74.5%、35.8%。所以今年國家因此先后于4月底和7月底連續兩次調整鋼材出口退稅及關稅政策,來抑制鋼材的直接出口。特別是后一次調整后,國內原來享有出口退稅的169個稅號鋼鐵產品出口退稅自8月1日起被全部取消,出口退稅率全部降為0,國內鋼鐵產品出口不再享有出口退稅。國家對鋼材進出口問題政策導向已非常明確,在資源瓶頸和環境壓力雙重約束條件下,不鼓勵鋼材大量直接出口,以滿足內需為主。為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8月18日也發布了鋼鐵行業出口自律倡議書,呼吁鋼企要正確把握政策導向,加強出口自律,自覺控制出口總量,共同維護出口秩序。假若以后4個月保持8月份500萬噸左右的鋼材出口量,今年鋼材出口量將超過6810萬噸,遠高于2020年的5367萬噸(詳見下圖)。所以,后4個月鋼材出口必須同比大幅下降,才能確保全年鋼材出口量持平甚至下降,從而為順利實現“雙控”目標保駕護航。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三是控制鋼材大量出口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重大風險的主動選擇。在資源瓶頸和環境壓力雙重約束的條件下,走內需主導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這是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工業保障內循環供給、滿足國內鋼材需求、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偉大使命,也是我國鋼鐵工業實現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
四是控制鋼材大量出口是維護鋼鐵產業鏈健康發展的需要。鋼材大量出口增加了鐵礦石進口,僅以今年前8個月鋼材出口量4810萬噸計算,我國就相應增加了8000萬噸左右鐵礦石進口,占前8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總量74645萬噸的10.7%左右。如果減去這8000萬噸左右的量,那么前8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總量就不是同比下降1.7%,而是同比下降12.3%左右。這加劇了鐵礦石供給緊張,給礦商和炒家炒作礦價提供了“子彈”,造成了進口鐵礦石價格上半年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同時抬高了鋼鐵生產成本,嚴重吞噬了鋼鐵行業的利潤。這顯然有悖于“雙控”政策的要求。下半年以來,隨著各地粗鋼限產政策逐漸落地,加上廢鋼比提高和國產礦產量提高,進口鐵礦石需求回落,礦價正在向合理區域恢復。截至9月17日,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62%直進鐵礦石價格已降至102.19美元/噸,相對于5月12日創造的歷史高點230.59美元/噸已下跌了一半多,但相對于40美元/噸左右的到岸成本仍賺取了超額利潤。
2018年以來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62%直進鐵礦石價格走勢圖
美元/噸
數據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多年來,四大礦山巨頭往往利用其壟斷地位,造成礦價漲時漲幅遠大于鋼價、跌時跌幅遠小于鋼價,賺取了超額利潤,我國整個鋼鐵行業的利潤額往往還抵不上四大鐵礦巨頭的利潤額。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淡水河谷凈利潤達到131.32億美元,力拓歸母凈利潤為123.13億美元,必和必拓凈利潤大增80%至259億美元,FMG稅后凈利潤則同比大增117%至103億美元,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的鋼企利潤總額只有2268億元(折合350億美元左右)。這非常不利于整個鋼鐵產業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雙碳”將是長期的,“雙控”也不是臨時的,我國鋼鐵工業2006年以來依靠出口、依靠國際市場平衡國內生產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去不復返了。因此,鋼鐵企業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改變觀念,做好不依賴出口的長期準備,并且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加強出口自律,自覺降低出口總量,維護有序的市場秩序,共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呼吁鋼企不為短期利益所動,不為眼前利益遮望眼。當前,鋼企要克服國際價格高企、出口動力較強因素干擾,積極響應鋼協的出口自律倡議,主動調整出口策略,自覺降低出口總量。面對“雙碳”“雙控”目標,如果不控制鋼材大量出口,就會倒逼國家在4月底和7月底連續兩次調整鋼材出口退稅及關稅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提高出口關稅等更嚴格的鋼材出口政策。與其讓國家出臺更嚴格的政策被動控制鋼材出口,不如鋼企主動控制和降低鋼材出口總量。因為國家更嚴格的鋼材出口政策一旦出臺,要取消就很難。
二是大型鋼鐵企業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認真梳理自身出口產品品種、數量,優化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不以出口作為盈利目的,做到普通產品不出口或者少出口,把產量指標、出口指標用于生產和出口附加值高、對企業和國家貢獻更大的產品,放在參與國際競爭、深化國際供應鏈體系建設、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上。
三是鋼企也不能一賣了之,要加強對鋼材銷售流向的跟蹤和管控,從源頭上遏制內貿鋼材轉出口對市場的沖擊,維護良好的出口市場秩序。特別是鋼企一定要發揮主體作用,不以外國標準生產用于出口的普通鋼材,從源頭上控制鋼材出口。
四是外貿型鋼貿企業要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可以將主要精力轉向做好國內市場上。鋼貿企業即使要做外貿,也要順應政策要求調整出口結構,放在鼓勵出口的高端產品上,與鋼企相向而行,齊心協力,共同維護良好的出口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