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產線系統效率,提升基地制造能力;推進工序對標,追求極致效率;共享人才資源培養人才隊伍……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寶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暨第十一期決策人研修中,寶鋼股份作了關于“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建設的大會交流,其中“成立五大工序管理部”的探索實踐成為大家關注與熱議的話題之一。
煉鐵、煉鋼、熱軋、冷軋、厚板等主工序是提升鋼鐵業競爭力的主戰場。在“一公司多基地”管控模式下,同工序如何統籌管理才能加速提升各基地制造能力和寶鋼股份核心競爭力,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
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寶鋼股份2020年年中管理研討會上要求寶鋼股份推進鋼鐵管理體制變革,要建立基于工序專業化的技術管理協同體系,推動管理變革和流程再造,提升“一總部、多基地”模式的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借鑒軍隊改革“軍種+戰區”的做法,去年10月9日,寶鋼股份新設立煉鐵部、煉鋼部、熱軋部、冷軋部,并調整設立新的厚板部,由五大部門統領四基地專業工序發展。由此,寶鋼股份打響了多基地鋼鐵主工序專業化整合的當頭炮。
鼎新革故 加速變革
改革創新是寶鋼的DNA。從2017年起,寶鋼股份一直堅持探索和實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建設,提出了多制造基地管理的基本原則和思路,并積極實踐落地。如營銷、采購、研發體系變革的“三個統一”、信息化覆蓋、技術管理委員會等,提出了“同一語言、同一標準、同一平臺、同一文化”的整合融合路徑。而且,在寶鋼股份“1+5”戰略中“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也是公司的核心能力之一。其戰略內涵就是,要充分發揮多基地布局優勢,圍繞用戶形成敏捷近地化服務的體系能力,同時構建一個智慧高效的總部,在新形勢下形成新的代際競爭優勢。
中國寶武已進入“超億噸”時代。隨著寶鋼股份制造基地數量的增加,帶來的不僅有空間布局的變化,更有對管理模式新的要求和挑戰。鋼鐵企業進一步提升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制造端的專業化整合,是力求以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專業化效能,有助于促進整合融合向縱深推進,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隨著實踐的深入以及對創新和深化“一總部多基地”管理模式的廣泛研討交流,大家越來越深刻意識到要刀刃向內、加速變革,寶鋼股份四基地同工序統籌管理發展迫在眉睫。
適應趨勢 發揮優勢
數字經濟時代,市場形勢瞬息萬變,敏捷性與協同能力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科學的企業管理必須與時代特征和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
智慧制造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中國寶武大力推進的智慧制造已然成為塑造鋼鐵業競爭力的核心動能。這是大勢所趨。截至2020年底,寶鋼股份機器人應用臺套數、機器人應用密度,高于國內制造業平均水平,處于國內鋼鐵業第一、國際鋼鐵業領先水平。根據各產線、區域特點,基本形成“一條產線一室、一片區域一室、一類產線一室”的格局,產生了鐵前、熱軋、冷軋等各具特色的集控化解決方案。按照集團公司新一代生態技術平臺要求,率先建成“寶鋼股份大數據中心”。經過近5年的努力,寶鋼股份投入數十億元,基本建成了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全程貫通的智能化產線群,形成了一道靚麗的智慧制造“風景線”。
但是,智慧制造只是手段,管理變革和流程再造才是目的。正如陳德榮書記、董事長所強調的:要把推進管理變革和流程再造,作為智慧制造工作的重中之重。沒有管理變革、流程再造的智慧制造,肯定是淺層次的,不可能對企業借助于科技生產力的提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也不可能實現競爭力和效益的極大提升。單個基地、單個熱軋廠不是智慧制造的“ONE MILL”,唯有多個基地、多個廠借助于智慧制造的專業化整合才是“ONE MILL”。
如果說以智慧制造作為技術支撐的工序管理部變革是寶鋼股份主動順應趨勢而為,那么強大的體系能力則是工序管理部從“設想走進現實”的優勢所在。正如中國寶武黨委常委、寶鋼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鄒繼新在寶鋼股份多基地管理模式建設推進會上所說的,在專業化整合方面,寶山基地在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為多個基地資源共享創造了有利條件。寶山基地的管理經驗、寶山基地對梅山基地“一廠帶一廠”、對東山基地“一廠管一廠”的模式經驗、寶武整合經驗,無疑為工序管理部模式提供了關鍵支撐。兄弟基地專家對青山熱軋進行聯合問診,形成了數十個提升項目,效果顯著,這充分驗證了工序管理部的作用。
適應新時代趨勢,基于平臺化、區域化之上的專業化運行機制,深化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變革,實現管理模式突破、內部資源有效整合;發揮出各基地優勢,補短板鍛長板,促進各基地制造能力提升。這正是寶鋼股份推出工序管理部重大變革的初衷和目標。
快速耦合 強梁固柱
煉鐵部、煉鋼部、熱軋部、冷軋部、厚板部借鑒“軍種+戰區”管理形式,由五大部門作為軍種、各基地作為主戰區,形成矩陣式管理架構。五大部門屬于公司特設機構,專業承擔鋼鐵主工序專業化整合的相關管理事務,各部門的部長由寶山基地相關生產廠的廠長兼任。五大部門既要負責制造基地工序制造能力提升,又要為公司戰略決策提供專業意見。
這次專業化整合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基地同工序專業化通盤管理。有管理者曾對工序管理部和各基地的關系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各基地就像建筑中跨界的橫梁,打通了基地內各個部門;工序管理部猶如建筑中堅實的立柱,縱向貫通所屬工序。梁柱之間各司其職又有序銜接,共同支撐起寶鋼股份的競爭力大廈。
在建筑物構造中,梁和柱科學交接、分載承重,成為保證建筑安全的最關鍵因素。為此,寶鋼股份對工序管理部和各基地的職責做了界定。工序管理部是公司專業化、平臺化項目管理機構,主要承擔策劃工序生產和設備的技術發展及重大政策措施、組織編制基地工序發展規劃和重大技術改造方案、總體策劃和推進本工序產線對標和制造能力提升、人才交流和培養機制建設以及管理技術能力雙提升、指導工序的研發方向、負責實施寶鋼股份的對外支撐、工序數據治理與應用的整體策劃等主要職責任務。而各基地主要作為制造基地負責生產制造、成本精細化、現場管理等。
按照厘清管理事項、理順業務流程、符合工序特點的原則,寶鋼股份對工序管理部采取“標準+α”的具體運作機制。所謂標準即各工序部全面建立例會制度、統籌策劃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應急處置機制、對標找差制度、基地溝通制度等基本制度;α是根據工作需要靈活建立差異化制度,即:人員派駐制度、專業團隊制度、專項工作制度。
專業化整合打響“發令槍”,按下了“快進鍵”。五大工序管理部成立后,第一時間就加快多基地專業化整合工作進行對接交流、解讀方案、分析研討,查找難點和痛點,制訂“百日計劃”,組建項目團隊推進快贏項目等?!袄卫螛淞ⅰ槐P棋’思想”“盡快發揮出‘軍種+戰區’的改革效應”“形成合力,加速提升制造能力”“力爭早行動、早出效益”……各基地各工序干部員工的心氣匯聚成一股加速向上的合力。
大家相信,只要明晰權責、各盡其責、各司其職,人人都盯著“提質增效”這一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實現很好的耦合,共同推動寶鋼股份各基地制造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提升。
共建共享 提高效能
五大工序管理部通過加強各基地協同共建共享,優化產線分工,推動同工序對標,共享技術與管理經驗,開展技術難題協同攻關等,效能提升效果初顯。
機制“巨變”,帶來活力“聚變”。工序管理部專業化整合,變以往的流程管理為矩陣式管理、變協同改進為機制推進,切實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促進各基地快速成長,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和長遠發展?!霸诠ば蚬芾聿康念I導和支撐下,梅鋼的高爐利用系數提高了8.3%,鐵水成本在同行對標中進步明顯,管理、技術等都有了很大提升。”梅山基地煉鐵廠黨委書記、廠長張正聯對此感受深刻。
協同是寶鋼股份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寶鋼股份內部,各基地間同工序間相互學習交流支撐早已常態化。但是毫不諱言,如果只靠“高風亮節”的覺悟和姿態,沒有體制機制的配套改革,協同和支撐注定無法長久?!懊總€基地的同工序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學習交流中總會‘藏私’?,F在則完全不同,基本是傾囊相授?!睎|山基地熱軋廠綜合管理室主任李福旭的話語道出了工序管理部作為實體組織的優勢。當前,東山基地1780產線進入調試高峰期,其他三個基地的專家匯聚在此進行支撐,確保產線按時投產,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工序管理部對充分發揮管理、技術、人才優勢,快速解決基地間能力的不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去年底,梅山基地對4號高爐進行中修。煉鐵部集合四個基地專家的智慧和力量,從安全、管理、操作等多角度對4號高爐開停爐及放殘鐵方案等進行評審,共梳理出19項內容,形成清單供梅山基地參考。停爐前,寶山基地又派出以陳永明首席帶領的支撐團隊進行協同支撐。梅鋼企劃部運營改善模塊經理徐波說,寶山基地每個月都有幾位作業長到梅山基地對基層基礎管理進行現場輔導診斷。而梅山基地也有作業長定期到寶山基地跟班學習。“這樣的互通有無,促進了四基地現場管理的‘同一’?!?/div>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各基地都有自己的亮點和痛點,人才隊伍各有擅長。以前大家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現在人才不只是各基地的人才,更是全公司的財富?!叭瞬帕魍?,優勢資源共享,打破了各基地之間的局限?!闭拷撹F運改部部長張一帆表示,工序部成立后,匯聚起了全公司的專家資源,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橫亙在各基地同工序之間無形的墻被推倒,真正是走進一家門,成為一家人。
新時代,管理變革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持續在探索中前進。在“全面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道路上,變革只有進行時。在寶鋼股份新一輪發展規劃中,各工序管理部也在制訂相關專項行動方案。正如中國寶武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胡望明在中國寶武第十一期決策人研修上所強調的,管理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能否適應時代的變化,跟上時代的節拍。
來源:中國寶武
編輯:陳燦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