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以“綠色轉型,節能攻堅”為主題的2024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重點支持節能減排降碳,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這對我國節能降碳目標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該值從2013年的41.69億噸標準煤提升至2023年的57.2億噸標準煤,11年間增長了37.20%。其中,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二,其增速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速大約低10%。可見工業領域雖然是耗能大戶,但其節能工作已然取得一定成效。
鋼鐵行業仍需節能攻堅
鋼鐵行業能源消耗總量與鋼鐵產量、噸鋼能耗以及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密切相關,總體呈現能源消耗總量大、各工序能源單耗下降空間小、新上項目能源指標獲批難等特征。
其一,能耗總量仍然偏大,未來有望持續降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隨行業發展呈現波動式降低的趨勢,從2013年的6.88億噸標準煤下降到2021年的6.63億噸標準煤,累計下降了3.74%。2024年第1季度,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總能耗為8756.04萬噸標準煤,比去年同期下降3.59%。其中,2015年—2018年隨著打擊“地條鋼”、淘汰落后產能政策逐步落地,能耗總量逐步下滑至2018年6.23億噸標準煤的最低點;2020年該值隨著粗鋼產量上升到了6.68億噸標準煤,而后因疫情影響及粗鋼產能產量雙控政策驅動,能耗總量與粗鋼產量同步下滑,體現出二者具有強相關性。鋼鐵行業能源消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12.7%(2021年)。未來隨著產能治理新機制形成、粗鋼產量平控政策落地,該比重有望降低至10%左右。
其二,多重政策指標約束,能量單耗下降幅度不及預期。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能量單耗調控面臨多重挑戰。首先,《“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從目前各項數據的反饋來看,該指標下降幅度不及預期。其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的目標。這給部分鋼鐵工業大省帶來極大的能耗雙控壓力。再次,《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等多項政策提出,到2025年,鋼鐵等重點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當前高爐工序、轉爐工序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量占比僅分別為3.35%、12.93%,距離既定目標存在較大差距。最后,各工序單位產品能耗下降空間已越來越小。幾天前發布的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顯示,就轉爐工序而言,今年同比去年的能效“領跑者”水平僅下降了0.11千克標準煤/噸。
鋼鐵行業能效提升亟須解決三組矛盾
2023年8月出臺的《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指出,“加快推進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進程,加大對氫冶金、低碳冶金等低碳共性技術中試驗證、產業化攻關的支持力度;支持開展‘極致能效’,改造工程探索打造超級能效工廠”。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國家要求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與能效提升并重,因此正確處理好二者關系十分重要。
其一,能耗雙控與低碳發展的矛盾。
眾所周知,通過執行嚴格的能效約束往往可以起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然而采用綠色低碳的冶金工藝及技術未必對降低能耗有益。以煉鐵工序為例,寶鋼湛江氫基豎爐噸鐵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0.444千克,是名副其實的低碳煉鐵工藝,但其煉鐵單位能耗相比傳統高爐煉鐵并無優勢。部分低碳煉鐵工藝的單位能耗甚至遠高于傳統高爐煉鐵(見表)。
加之直接還原鐵項目基建投資大,對入爐原料各項指標要求嚴格,企業上馬綠色低碳項目需保持理性謹慎。
其二,降低能耗與環保的矛盾。
截至5月7日,已有135家鋼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全行業正朝著“到2025年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標穩步前進。但在超低排放改造過程中,由于新增了大量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等污染治理設施,企業的能耗及運營成本也會相應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噸鋼超低排放改造成本已超過420元,其中環保設備運行成本高達180元以上。盡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通過超低排放全流程改造公示的企業在計算各工序單耗時可按照對應的數值進行抵扣,但計算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距仍不容忽視。
其三,新舊能源轉換的矛盾。
筆者研究《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相關數據后發現,當前鋼鐵工業終端能源消費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該部分占能源消費總量的近80%,其中焦炭、高爐煤氣、煤炭的比值約為5∶3∶1。雖然近年來鋼鐵行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但與其他行業相較,清潔能源利用占比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我國鋼鐵行業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將以長流程為主,盡管富氫碳循環高爐已實現商業化應用,但原燃料以煤為主導的基本國情不會變。二是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潛力足,尚有部分限制類工藝和裝備未完全退出。生產過程中減煤、限煤效果不理想,不僅讓局部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居高不下,而且大幅增加了碳排放。三是雖然當下全球各國掀起發展氫冶金熱潮,但我國氫冶金項目大多處在中試及試生產階段。除水電外,采用其他可再生能源制備氫氣相較于傳統藍氫、灰氫不具備成本優勢。此外,氫氣儲運及安全保障問題亟須解決,不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條件。因此,鋼鐵行業能源結構調整優化任重道遠。
對鋼鐵行業節能攻堅的幾點建議
其一,理性控制生產節奏,多措并舉推進能耗雙控。
首先,各方要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2024年全國粗鋼產量調控工作。企業要堅守“三定三不要”原則,理性控制生產節奏。這不僅是維護市場競爭秩序與穩市場的法寶,更是降低鋼鐵行業能源消耗總量的有力抓手。其次,針對行業用能特點,利用裝備基礎信息摸底核查的契機,逐步淘汰違規建設項目和限制類工藝及裝備,實現“降煤”。再次,企業可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原燃料結構。如寶鋼股份在湛江、沙特分別建設中厚板、薄板生產基地,形成近零碳排放板材生產“一中一外”的新格局,就是充分將當地豐富的風、光、電資源投入鋼鐵生產的樣板。
其二,落實極致能效工程,培育能效標桿。
當前,鋼鐵行業極致能效工程已被社會各界認可為當前降碳、降本和穩增長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措施。各行業企業可依托“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有序推動鋼鐵行業重點工序能效達到標桿水平。鋼鐵企業極致能效的具體實施路徑主要有:一是建立由企業一把手親自掛帥的極致能效提升領導小組,發動全廠各部門積極參與;二是發布或編制全廠極致能效提升方案,如中國寶武制訂《中國寶武能效標桿創建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確集團公司及各鋼鐵子公司能效標桿創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三是形成企業極致能效能力清單,探索節能新技術等,如建龍集團通過實踐《建龍集團節電技術清單》,實現電力消耗同比降低5%。
其三,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積極迎合新能源用鋼需求。
隨著《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逐漸傳到現實,預計將為新能源領域用鋼需求帶來增量,如新能源汽車用鋼、光伏用鋼、風電用鋼等。據某證券機構預測,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上行,風電用鋼規模將從2023年的970萬噸快速增長至2026年的120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3%。新能源汽車界網紅產品“小米SU7”首次在電機部分采用了國產取向硅鋼產品,同時聯合國內多家鋼鐵企業為其提供鍛造用擠壓棒、彩涂板、齒輪鋼等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鋼種。以上方向為國內鋼鐵企業生產滿足能源轉型需求的鋼鐵產品提供了參考。(蘇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