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8月24日,全球最大口徑的球墨鑄鐵管在湖北黃石正式投產下線,這個鐵管直徑為3米,重量達到了15噸。大口徑鐵管主要用在重大水利工程和城市基礎建設領域中。
球墨鑄鐵管配方中加入了碳等多種元素,使得成品強度更高、韌性更大、壽命更長,是傳統鋼材管件壽命的兩到三倍。這種鐵管的生產,隨著管徑越大,生產難度也呈幾何級上升。今天投產下線的這個球墨鑄鐵管,它的加工和調整精度都要控制在0.1毫米以內。我國是唯一可以生產2.6米口徑以上球墨鑄鐵管的國家。大口徑的球墨鑄鐵管生產難度有多大?來看記者的報道。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經過1300多℃的高溫澆鑄成型,全球最大口徑的球墨鑄鐵管正式投產下線。此刻我距離它十幾米遠,就已經感覺到滾滾的熱浪襲來。
旁邊的這條生產線澆鑄的是直徑1.4米的鐵管,它的重量只有3.6噸,而這根直徑3米的大鐵管重量達到了15噸,相當于10輛家用轎車的重量。
那么究竟3米的管有多大呢?我們來近距離感受一下。進來之后,我發現它有一層樓那么高,即便跳起來也夠不著頂。雖然和現在水利工程常用的1米直徑的管相比,它的直徑只增加了2米,但是整個輸水量卻增加了20倍以上。毫無疑問,它對于緩解水資源分布不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外,我發現這個管子兩頭是一大一小,在施工的過程中,它采用這種柔性連接的方式,用另一個管子小頭插這個管子的大頭,這樣避免了焊接的環節,施工效率一下就增加了兩三倍。另外,這種柔性連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一些地質不均勻,容易發生沉降的這種情況時,它也會允許整條管線有一定的彎曲度,保證正常的輸水需求。
黃石新興管業質量部副部長 宋延新:球墨鑄鐵管材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耐腐蝕、壽命長(等特性),普通的鋼管等管材,一般的使用年限只有30年左右,而球墨鑄鐵管材的使用年限一般達到70到100年。
為何要生產大口徑管材?
為什么要生產大口徑的管材呢?我們繼續跟隨記者的鏡頭來了解一下。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管材,它的口徑越小,支撐力就越強,越不容易變形;口徑越大,它就越容易變形,它的生產難度也是呈幾何級增長。
為什么要生產大口徑的管材呢?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國家,這就需要大口徑的管道將水從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調往缺水地區。同時,隨著城市的節約化發展,供水量也不斷提升,如沒有更大口徑管材來保證供水量,就需采用兩條甚至多條管道并排施工,將面臨施工量大、占用土地面積多、綜合成本高等難題。
黃石新興管業質量部副部長 宋延新:我們超大口徑三米管雖然看比1米管只是大了2米的口徑,但是輸水量卻提高了20倍以上。舉個例子,要想把西湖的水抽干,用1米口徑的管需要104天,而用現在的3米管只要5天就可以完成了。
大口徑球墨鑄鐵管不僅有更強的抗地基沉降能力,而且還能大幅降低各種材料消耗,以常用規格的DN1000和DN3000管作為對比:DN3000管的直徑增加了2倍,輸水量卻增加了20倍,產品的材料消耗也節約了19%。
我國球墨管件制造技術實現從追趕到領跑
近年來,隨著超大球墨鑄鐵管等一系列產品的研發成功,我國球墨管件制造技術已經實現從追趕到領跑轉變。
2022年,我國鑄管產量為656萬噸,全球產量約1100萬噸左右,也就是說,我國鑄管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的近60%。然而,在90年代初我國鑄管產業剛起步,鑄管只能依賴進口。二十多年的不斷創新,讓我國鑄管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黃石新興管業3米球墨鑄管項目負責人 王峰:在這個研發過程中,我們主導訂立了國際標準4項,主導修訂了國際標準16項,主導設立了國內的標準17項,相關的行業標準加起來超過50多項。在這個標準設立完以后,我們進行了自主的產品的設備、工藝以及生產的全方位研發。
隨著技術的進步,帶來的還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黃石新興管業3米球墨鑄管項目負責人 王峰:職工的人均勞效提升了十倍以上,以前我們的人均勞效大概在一人一百噸左右,現階段我們人均勞效超過一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