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實習記者 楊悅 報道
“未來幾十年內,‘大趨勢’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城市化、技術進步和氣候變化是典型的‘大趨勢’,預計將重塑全球鋼鐵工業的未來?!苯?,世界鋼鐵協會行業分析部部長巴里斯·奇夫特奇(Baris ?ift?i)發布鋼鐵博客,針對“大趨勢”對下游鋼鐵需求所產生的影響做出簡要分析。
2021年2月份,世界鋼鐵協會成立了“‘大趨勢’評估專家組”(Megatrends Evaluation Expert Group),旨在深入了解“大趨勢”這一概念,并探究“大趨勢”將如何重塑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以及全球鋼鐵工業的未來?!叭藗兤毡檎J為,一個‘大趨勢’應該滿足3個條件:長期性、廣泛性、具有重大影響。這表示一個‘大趨勢’應該至少持續幾十年的時間,并且應該推動產生了某些全球性根本變化?!卑屠锼贡硎荆?b>“‘大趨勢’評估專家組”探討了影響全球鋼鐵工業發展的5個“大趨勢”:一是人口和社會變化,特別是持續的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以及全球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二是城市化,城市化是當今世界性潮流,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三是與環境相關的“大趨勢”,尤其是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大趨勢”;四是地緣政治,其主要特征為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減速甚至倒退,相關影響力正在由發達經濟體向發展中經濟體轉移;五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始終是全球歷史發展歷程中主要的變革力量之一,得益于當代社會更強的數據存儲與處理能力,技術進步對于社會發展的顛覆性影響力也在大大增強。
可持續性成為新的“大趨勢”
巴里斯表示,世界主要經濟體已經意識到朝著綠色化、智能化加速轉型的重要性,也為此積極制訂新的發展愿景和治理戰略,并先后發布了越來越詳細的綠色發展路線圖,主張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恢復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污染。例如,歐洲綠色協議、美國基礎設施計劃等。這些都可以表明可持續性是新的“大趨勢”,要求鋼鐵行業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等的能力。
“世界主要經濟體致力于提高生產力、創造就業機會,并力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較快進展。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逐漸加大對清潔能源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鼓勵電動汽車和半導體等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部門積極發布相關行動計劃,以確保全球戰略性、關鍵性材料穩定供應。”巴里斯說,“此外,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Z世代(通常指1995年—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勞動力人群僅占全球勞動力的6%左右,但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擴大至30%以上。到2030年,Z世代和千禧一代勞動力的總占比預計達到75%左右。這表明新一代年輕勞動力在社會中的作用將在整個21世紀20年代迅速變大,同時消費者偏好的代際變化可能會促成商品和服務、生產和消費的根本性變化,例如從私有制向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拼車、合租公寓)的持續轉變,以及從線性生產模式向更循環的生產模式轉變。”
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
巴里斯表示,建筑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的行業之一,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可持續發展壓力。
“隨著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我們相信建筑行業會加快施工過程的數字化步伐。雖然預制組件和模塊化結構將在建筑市場中呈現使用量增加的趨勢,但是預計預制組件和模塊化建筑將繼續在整個市場中占據很小的份額。我們不能斷定鋼筋混凝土施工多層住宅樓會失去其在建筑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卑屠锼贡硎?,鋼鐵和水泥仍將是建筑行業的主要材料,木材和其他新產品,例如由廢棄物制成的磚塊等,可能占據一些市場份額。然而,建筑行業需要高容量、低成本、高性能的材料,鋼鐵和水泥可以滿足上述要求,包括木材在內的其他所有建筑材料都會受到嚴重的體積、成本或性能限制。
巴里斯預計,建筑行業未來材料需求變化將主要圍繞“低碳”“可回收”“二手”這幾個關鍵詞?!拔覀兿嘈诺吞间撹F將成為緩解建筑行業應對可持續發展壓力的關建因素之一。關于建筑行業中期鋼鐵需求的相關研究成果表明,在未來幾十年內,基礎設施建設活動預計迸發較強活力,建筑行業用鋼需求將顯著增長。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鋼鐵密集型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可以預計未來活躍度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支撐起之后幾十年的鋼鐵需求增長。此外,作為鋼鐵產品需求量較大且不斷增長的用戶群體,建筑行業日益增長的低碳產品需求將成為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建筑行業施工過程的數字化也將加速鋼鐵行業及其產品的數字化進程,最終實現整個鋼鐵價值鏈的數字化。同時,日益增長的圓形和柔性化建筑設計需求,將促進鋼鐵行業不斷創新產品解決方案,優化產品的耐久性和可回收性等。
汽車行業轉型向“鋼需”增長傳導壓力
巴里斯指出,汽車行業目前正處于范式轉移(即認知模式的改變)的重要節點。汽車行業的范式轉移是由3個變革浪潮推動形成的。
“第一波浪潮是向共享移動性的持續過渡。汽車行業正從基于私人車輛的移動(移動即產品)向基于手機叫車和拼車服務的應用程序的移動(移動即服務)轉變。目前,這些應用程序的移動服務量呈現爆炸式增長,并在世界多個重要城市的移動市場中迅速占據重要份額。這反映出前面所提及的幾個‘大趨勢’對汽車行業的綜合影響。第二波浪潮是電動化和以電動汽車技術取代內燃機技術。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電動汽車在全球輕型汽車銷量中的占比達到了8%~9%。在21世紀20年代剩下的時間里,預計監管壓力和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偏好的代際變化將進一步助推這一浪潮。第三波浪潮是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預計這波浪潮從21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大力推動全球汽車行業及世界各地的移動系統加速智能化轉型。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可能會導致車輛設計、車輛乘用需求和制造材料要求出現新變化。”他表示。
全球汽車行業出現巨大變革將對鋼鐵需求產生什么影響?巴里斯表示,根據IDTechEx(英國的一家知名研究公司)的全球輕型汽車銷售預測報告,到2030年,全球輕型汽車銷量將從目前的8000萬輛左右增加至1億多輛。預計這一需求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印度等人口眾多、機動化率較低的發展中國家?!斑@是一個合理的預測,對全球鋼鐵需求來說是個好兆頭。許多行業專家認為,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可以達到30%左右?!卑屠锼贡硎?。
“影響汽車行業未來鋼鐵需求的最大因素將是自動駕駛汽車?!彼硎?,“IDTechEx預計,2030年三級自動駕駛汽車的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四級自動駕駛車輛的銷量也將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其他行業專家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銷售前景預測呈消極態度。因此,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可能達到的水平是有爭議的。盡管如此,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移動即服務’和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某個時間段占據全球汽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div>
巴里斯表示,相關數據顯示,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和大眾對私人汽車的需求下降,全球汽車銷量預計從21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下降。因此,從21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汽車行業的鋼鐵需求增長將面臨挑戰。雖然鋼鐵仍將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底盤和車身部件的原材料,但是鋼鐵制造商可能在汽車其他部件用材領域面臨激烈競爭。隨著第一波浪潮的持續影響,車輛壽命將以里程數而不是年限來衡量。汽車制造材料需要在車輛壽命期限內承受相當大的里程數壓力。此外,電動汽車更苛刻的性能要求也將對鋼鐵產品創新產生積極影響。
“車身輕量化已經向鋼鐵制造商傳導了壓力,并將持續一段時間?!卑屠锼贡硎荆案鲊槍ζ嚾芷诘奶寂欧胖贫ǖ南嚓P法規,以及電池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的提高,正促使市場的天平向鋼鐵材料傾斜。電池包覆材料和其他新型技術所帶來的額外成本也將導致汽車制造商的成本壓力增加。這將提高鋼鐵相對于其他替代材料的競爭力。雖然替代材料制造商正在加大相關投資以進一步滲透汽車市場,但是這些替代材料大多會受到嚴重的成本、體積、安全性或環境影響等因素的限制。我們相信鋼鐵將保持其在汽車行業的首選材料地位,并保持其在成本方面的絕對領先優勢。因此,可以推測,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汽車行業有著積極的鋼鐵需求前景,但從21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自動駕駛汽車開始迅速滲透市場,我們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大。這一挑戰包括不斷滿足汽車行業對低碳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div>
“下游行業正在經歷快速轉型。這提醒我們應該在產品設計和材料要求方面為即將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做好準備?!卑屠锼菇ㄗh,面對一系列變化,全球鋼鐵工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研究鋼鐵用戶在設計和材料要求方面的“大趨勢”,以及對鋼鐵產品市場地位的潛在影響;二是繼續投資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的解決方案,幫助下游用戶積極應對其所面臨的挑戰;三是投資開發必要的數字化工具,以提升鋼鐵產品的持續發展潛力;四是注重使用全生命周期評價這一戰略工具,以彰顯鋼鐵產品的優異環境性能;五是攜手下游用戶積極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六是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材料供應行業建立伙伴關系,以開發全新的高性能多材料解決方案,更好地滿足下游用戶不斷變化的用材需求;七是與新的市場主體建立聯系,展示鋼鐵在幫助其應對關鍵挑戰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優勢。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