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了旨在加強資源保障的“基石計劃”,明確了提升國內礦產量、支持廢鋼、加快海外礦開發三大舉措。鞍鋼集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心懷“國之大者”,立足于世界格局、國家戰略,以維護我國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己任,明確了鋼鐵、礦業“雙核”戰略,首次將礦業列為核心產業,改變了鞍鋼礦業作為原料基地的角色定位,其地位達到了空前的戰略高度。
鞍鋼礦業聚焦建設世界領先資源開發企業戰略目標,確立了打造基于價值網絡的一流戰略成本管控為核心的“五個一流”(一流的成本管控、一流的體制機制、一流的創新能力、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智能制造)發展路徑,奮力打造“世界級規模、世界級成本和世界級產品”。提升國內礦產量,旨在增強資源保障,提高國內鐵礦山競爭力。然而,長期以來,業內反復呼吁國內鐵礦山運行成本高和稅負重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制約“基石計劃”的落實。
制約國內礦山發展的三大問題
問題一:與國外四大礦比,國內礦山采礦權等獲取成本高,且原礦鐵品位低于國際四大礦21個百分點。國際四大礦山資源以高品位、大規模、無需選礦、低成本露天開采為主,平均品位在56%左右。
國內礦山企業在辦理采礦許可證時,需一次或分期繳納高額的礦權出讓收益金、土地征地費用、搬遷補償費等,折噸精礦投資360元~450元(占投資額的20%左右),而國際四大礦取得采礦權只需在批準年限內繳納租地費,如澳大利亞年均水平只要幾十萬澳元,折產品成本可忽略不計。同時,國內礦山的開發還需要鐵路、巷道等基礎設施投入,且獲取的鐵礦石原礦品位平均僅34.5%左右,遠低于國際四大礦直接開采品位21個百分點。
問題二:與國外四大礦比,國內礦山綜合稅費負擔重。目前國內鐵礦企業繳納各種稅費達20項左右,稅費負擔率在20%以上。其中,各省份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對資源稅稅負也差異較大,遼寧省資源稅稅負為最高,且對廢石、尾礦等提取的礦產品不免征,如鞍鋼礦業比國際四大礦業巨頭稅負16%高4個百分點,年增加運行成本12億元~14億元。
問題三:與國外四大礦比,我國采礦業被列為第二產業,削弱了國內鐵礦企業的競爭力,而國外四大礦為第一產業。全球主要國家中將采礦業劃為第二產業的只有3個,即中國、德國、日本。但是,德國、日本有著很明顯的共性,即礦產資源并不豐富,采礦業在國民經濟中重要性不大,尤其是日本,幾乎沒有礦產資源。采礦業和農業一樣,屬于資源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依靠自然資源比如土地。而把采礦業劃歸第二產業,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政策和產業不匹配,從而削弱其競爭力。
支持政策“加碼”的四大方向
方向一:切實研究降低國內礦山建設固定部分的投資強度。比如,合理優化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方式或將其轉增國家資本金,鼓勵企業加大數字化和智能化投資,從而降低運行成本。特別是對于已納入和補充到“基石計劃”的礦山單體項目超過200萬噸的,應按實際產量分年度征收或將采礦權收益轉增國家資本金,降低企業投資負擔,縮小負債規模。
方向二:切實研究降低國內礦山行業的稅負措施,將總稅負調整到與國外同行業相同水平,對屬于國家級綠色礦山的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和資源稅按照20%~30%進行減免或退稅措施。這一方面有利于優秀礦山企業良性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國內礦山在市場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
方向三:將鐵礦業劃為第一產業,享受第一產業增值稅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減征等優惠政策。
方向四:切實落實綠色發展要求,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將遼寧地區綠色礦山企業資源稅稅率降至行業平均水平(4%)。同時,針對從低品位礦、廢石、尾礦等提取的礦產品,出臺減稅或免稅政策。
如今,鞍鋼礦業正肩負著打造世界領先資源開發企業的使命,但在與世界領先企業享受的政策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對標國際四大礦山,我國在政策保障上需要盡快“加碼”,讓國內礦山企業“輕裝上陣”,為“基石計劃”真正落地鋪平道路。(王戰維 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