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郭達清
2月25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年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2011年國務院批準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來,在開采消耗持續加大情況下,主要礦產保有資源量普遍增長。其中,石油、天然氣十年新增資源量分別為101億噸、6.85萬億立方米,約占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總量的25%、45%,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同時,新增資源儲量錳12億噸、鉬1874萬噸、鎢612萬噸。
找礦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
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地勘司司長于海峰介紹,油氣礦產方面,石油、天然氣十年新增資源量分別為101億噸、6.85萬億立方米,約占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總量的25%、45%,發現瑪湖、慶城等17個億噸級大油田和安岳、蘇里格等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長足進展,川南氣田年產量達到117億立方米,涪陵氣田年產量達到67億立方米;發現沁水千億立方米級煤層氣田。
非油氣礦產方面,于海峰說,晶質石墨十年新增資源量為3.36億噸,約占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總量(以下簡稱“總量”)的65%,金8085噸,約占總量的50%,鉛鋅1.37億噸、鋁土礦18億噸、鉀鹽5.23億噸,約占總量的35%,煤炭5268億噸、銅3711萬噸、鎳349萬噸、螢石9062萬噸,約占總量的25%,新形成32處礦產資源基地。新發現多處砂巖型鈾礦;貴州銅仁新增錳資源量7億噸;西藏多龍新增銅資源量1837萬噸,成為我國首個千萬噸級銅礦;江西朱溪和大湖塘分別新增鎢資源量363萬噸和84萬噸,成為排名世界前兩位的大型鎢礦床;膠東金礦深部找礦累計新增資源量超4600噸,躍居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新發現3處晶質石墨資源基地、2處鋰資源基地和1處螢石資源基地;新增硅藻土資源量7720萬噸。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重心向西部轉移、向海域拓展
于海峰稱,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下同)的62%和34%,天然氣占85%和84%,其中鄂爾多斯累計探明地質儲量石油近70億噸和天然氣超5萬億立方米。海域發現1個億噸級油田、4個千億立方米級氣田,2020年海域油氣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1/4。于海峰表示:“全國新形成的32處非油氣礦產資源基地中,25處分布在西部,占全國總數的78%。西部銅礦新增資源量占全國70%,西部鉛鋅礦新增資源量占全國83%,西部地區找礦突破為西部地區脫貧和經濟發展提供資源基礎和產業支撐?!?/div>
礦山找礦新增一批資源量
“老礦山深部和邊部找礦取得突破,87座老礦山新增資源量達到大中型礦床規模,755座生產礦山不同程度地延長了服務年限,平均延長礦山開采年限16.8年?!?于海峰介紹,鞏固老能源資源基地50處,一批危機礦山重新煥發生機,穩定職工就業20余萬人,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爭取了時間。
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提高
數據顯示,全國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率達44.5%,重點成礦區帶工作程度達62.5%,重要找礦遠景區基本實現全覆蓋。圈定各類找礦靶區3600余個,為后續商業性勘查區塊優選提供依據。于海峰表示,陸續在長江上游貴州、云南,中游湖北,下游安徽獲得頁巖油氣調查重大發現。“在青海共和盆地成功實施我國首個干熱巖試采儲層建造工程,目前正在籌備開展發電試驗。”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
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形成“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等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榮譽。固體礦產勘查區“三位一體”找礦預測理論與深部找礦預測技術,有力提高找礦成功率。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兩輪試采成功,完成“探索性試采”和“試驗性試采”。長水平小井距開發等系列技術創新,有力支撐油氣勘探開發。井中、地面及航空地球物理勘探裝備及系統取得突破,提升探測深度與精度。
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提升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立健全礦產資源合理利用技術標準。” 于海峰介紹,發布煤炭、鐵等88個礦種“三率”指標要求,遴選推廣360項先進適用采選技術、工藝及裝備。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9個百分點,固體礦產開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個百分點、選礦回收率平均提高9.5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楊珊山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