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商務部原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表示,循環經濟正在為實現“雙碳”目標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全球進入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階段,世界各國政府相繼出臺和更新“雙碳”發展的國家戰略。循環經濟的概念在國際上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據了解,中國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論壇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主辦,意在探討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循環經濟,促進生產生活等領域數字化與綠色化升級,實現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構筑可持續發展未來。來自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委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等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資料顯示,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本質上是一種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基本途徑。
國研智庫產業研究室主任徐乾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由循環經濟帶來的相對減碳量達25%。
從目前來看,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固廢綜合利用率快速提高,再生資源利用能力顯著增強。但崇泉表示,從全球綠色發展趨勢、應對氣候變化要求,以及國內資源需求和利用水平來看,我國仍需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創新發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冬偉表示,由于循環經濟的前期投入一般比較大,但是成本回收周期較長,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經濟激勵仍不足。另外,相比西方而言,我國循環經濟在一些關鍵領域,或者關鍵環節技術存在“卡脖子”問題。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出臺配套細則。
對此,崇泉也表示,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法律和政策保障和支持。他指出,我國在循環經濟領域的戰略部署,國家級和省部級規劃是完備的,但相關的法律保障方面有待完善,一些條款已經不適應當下的需求,需要結合實際進行適當地修改。
“應加強循環經濟價值鏈整合,提高價值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崇泉說,關注電子、化工、紡織、塑料等農業、食品等關鍵行業的價值鏈,將循環經濟理論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從上游過程、產品設計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全生命周期,真正實現再生,即“從搖籃到搖籃”的發展理念。 同時,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最后,崇泉強調,應搭建循環經濟“政、產、學、研”平臺。他表示,以科技賦能循環經濟,深化新型數字技術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是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應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為整個閉環的整個環節帶來收益,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