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2020年9月,北京肩負起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歷史重任,全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今年1-2月,北京市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其中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領域引資占比超八成,“兩區”建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今年1-2月北京新設外資企業224家
在“兩區”建設驅動下,北京吸引外資迎來“開門紅”。北京市商務局3月21日發布數據,今年1-2月,北京市新設外資企業224家,同比增長25.1%;合同外資66.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
科技、商務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成倍增長。1-2月,高技術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3.9億美元,占全市的51.6%??茖W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1.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倍,占全市的42.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6.9億美元,同比增長8.7倍,占全市25.7%。
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領域引資占比超八成。1-2月,服務業新設企業221家,同比增長25.6%;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其中,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領域新設企業182家,占全市的81.3%;實際利用外資22.6億美元,占全市的83.9%。
1-2月,香港實際投資22.2億美元,同比增長37.9%,占全市的82.2%;韓國、美國和新加坡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71.8倍、43.4倍和4.9倍。
盡快形成產業和園區雙輪驅動創新格局
北京市“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表示,自貿試驗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開放模式。自貿試驗區屬于園區開放模式,具有明確的四至范圍,限定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范圍內,有利于開放壓力測試和風險管控。而服務業擴大開放屬于產業開放模式,主要是聚焦服務業的開放發展,除特殊情況外,均適用于整個行政區域范圍內,適合服務業領域跨地域、融合性強的特點。兩種開放模式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兩者相結合的開放模式,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開放格局。
北京將充分利用好服務業擴大開放和自貿試驗區兩種開放模式,將北京自貿試驗區作為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最重要的示范園區,加大先行先試的力度,推動盡快形成產業和園區雙輪驅動的創新格局。“一方面,我們支持將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政策優先在北京自貿試驗區內先行先試。另一方面,一些在北京自貿試驗區內實施成熟的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按程序報批后,將優先在全市范圍內復制推廣,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探索更多的開放創新舉措?!遍Z立剛說。
在政策優勢下,北京經驗也可在全國復制落地。3月18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結合有關地方服務業發展情況,有序推進新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霸鲈O新的試點,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試點布局,推進先行先試和差異化探索,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累更多試點經驗向全國復制推廣,促進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备叻逭f。
高峰介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15年5月在北京率先實施。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推出4輪試點示范方案,復制推廣了6批25項經驗案例,為全國提供了引領和示范。
■ 背景
2015年,北京成為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截至2020年9月,累計推出403項試點舉措,形成122項全國首創的突破性政策和創新制度安排,累計向全國推廣6批創新經驗。在試點政策帶動下,北京的服務業占GDP比重達83.5%,高于全國近30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占全市GDP比重達38%;服務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5%。
去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服貿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重要致辭,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將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去年8月2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去年8月30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2020年9月24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
2020年10月9日,北京市召開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動員部署大會。市委書記蔡奇強調,“兩區”的設立是北京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重大戰略機遇。
■ 對話
北京市“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梅英:
“十四五”開局之年聚焦“政策+項目+機制”多元發力
北京“兩區”建設進展如何?北京市在組織機制保障、統籌協調方面做了哪些創新?“十四五”期間,“兩區”建設有哪些創新安排?北京市“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梅英表示,北京“兩區”建設任務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幾個月來,首創成果不斷涌現,高水平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十四五”開局之年,“兩區”建設將聚焦“政策+項目+機制”多元發力,加快探索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生物醫藥等全產業鏈開放,推動人才、知識產權等要素全環節改革,聚焦重點園區打造類海外環境,謀劃系統性改革,形成一批戰略性、體系性制度創新安排。
251項任務清單累計完成137項
新京報:“兩區”建設中,北京市在組織機制保障、統籌協調方面做了哪些創新?
劉梅英:首先是精簡高效體制初步形成,組建由書記市長親自掛帥的“兩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9位市領導分別牽頭的12個重點領域協調工作組和兩位分管市領導兼任主任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各區也均組建了由區委書記、區長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確?!皟蓞^”建設在區級層面盡快取得實效。
其次,構建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協調抓總、各專項協調組統籌產業鏈條開放改革、各部門集中抓好政策突破、各區立足功能定位強化落地承載的全方位工作格局。同時,“周報告”“周反饋”響應機制、“三單”管理模式、項目“一庫四機制”等各項制度,為“兩區”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立體化推進格局逐步拉開。各區、各部門一盤棋,已制定了“17個區域+9大領域+4大要素”細化方案,工作框架逐步拉開。
新京報:“17個區域+9大領域+4大要素”細化方案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劉梅英:17個區域為16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9大領域為商貿、科技、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健康醫療、數字經濟、航空服務、專業服務;4大要素為人才、知識產權、財稅、貨物通關。目前細化方案已印發,各區、各部門的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本領域、本區“兩區”建設總體目標、細化了實施路徑、提出了保障措施,構建出北京市“兩區”建設縱橫交織的推進框架。
新京報:“兩區”建設制定了251項任務清單,目前進展如何?在北京市“兩區”建設中,一些重點領域都有哪些創新?
劉梅英:截至目前,“兩區”建設251項任務清單中,已累計完成任務137項,實施率54.6%。各有關部門聚焦本領域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為推進系統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撐。
如科技創新領域,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優惠、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兩項稅收政策已在北京落地實施;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2020年142家企業的1660件專利獲保;依托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審慎規范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
金融領域,在政策制度、設施平臺、機構項目等方面均取得了首創性成果。在全國首創性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首批兩單基金份額轉讓交易實現“零”的突破;全國首批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并率先實施;全國唯一一家承載跨境金融信息傳輸職能的重大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網關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獲批落地;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全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持牌支付公司等在京設立。
在法治環境方面,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掛牌;上線運行“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北京法院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掛牌成立。
聚力重點區域開放 打造創新試點示范
新京報:一些重點區域在北京“兩區”建設中有哪些創新試點?
劉梅英:“兩區”建設聚力重點區域開放,打造創新試點示范。各區充分發揮“兩區”政策優勢,以優化服務為抓手,主動對接重大項目落地。
如朝陽區實現首單跨境資金池項下的單一幣種主賬戶升級為本外幣一體化多幣種賬戶;落地北京市首只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推動樸道征信獲批個人征信業務許可,彌補北京市尚無持牌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空白。海淀區落地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參與首批跨境數據流動試點。昌平區在未來科學城落戶國家實驗室,第一家研究型醫院破土動工。大興區獲批全國首家跨省共建共管共享的綜合保稅區,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建成開園。
順義區聚焦打造服務貿易特色的綜合保稅區,“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全國首創航材保稅監管模式取得新進展,率先實施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通州區謀劃布局綠色金融、資產管理,北京綠色交易所、中美綠色基金、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機構先后入駐,引進首家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四大主導產業為主線,積極優化要素配置,實施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拿地即開工”;落地SMC中國區總部等代表企業。
新京報:在推動關鍵要素開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梅英:我們推動關鍵要素開放,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在資金跨境流動方面,在全市范圍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允許中關村科創企業選擇一次性外債登記和便利化額度借入外債,試點以來受益企業借用外債平均利率僅為0.6%。
在人才跨境流動方面,在CBD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人才服務廳率先實現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證”,使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時限縮短1/3,辦理次數減少一半。
在數據流動方面,探索制定信息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方面規則,出臺《政務數據分級與安全保護規范(試行)》,起草了《北京數據交易服務指南》;建成金融公共數據專區,匯聚200余萬市場主體約18億條高價值數據,建成北京公共數據開放創新基地,推動一般公共數據無條件開放。
加快全產業鏈開放 推動全環節改革
新京報:今年1-2月份,北京在吸引外資方面,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里,哪些與“兩區”建設引領帶動作用有關?
劉梅英:“兩區”設立以來,各部門以制度創新為主線,加快推進各項任務落地,積極爭取開展先行先試。截至目前,251項“兩區”任務清單實施率過半,落地了32項全國首創或首批突破性政策及項目。
比如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創投企業股權轉讓所得稅優惠等財稅政策率先實施;金融領域多個首創型、標志型重磅級機構加速落地;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完成首單等。
新京報:“十四五”期間,在“兩區”建設中有哪些創新安排?
劉梅英:“兩區”建設是“十四五”時期北京開放發展最重要的抓手,也是北京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五子聯動”中的關鍵一“子”。
下一步,我們要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起好步,聚焦“政策+項目+機制”多元發力,加快探索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生物醫藥等全產業鏈開放,推動人才、知識產權等要素全環節改革,聚焦重點園區打造類海外環境,謀劃系統性改革,形成一批戰略性、體系性制度創新安排。
進一步突出國家賦予“兩區”建設的四大定位,圍繞科技創新,全面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圍繞服務業開放,繼續擴大競爭優勢,形成示范引領;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著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三地自貿區聯動,推動協同開放,以首善標準探索形成“北京模式”,為我國高水平開放貢獻更多北京力量。
我們要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起好步,聚焦“政策+項目+機制”多元發力,加快探索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生物醫藥等全產業鏈開放,推動人才、知識產權等要素全環節改革,聚焦重點園區打造類海外環境,謀劃系統性改革,形成一批戰略性、體系性制度創新安排。——劉梅英(記者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