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業中,鋼筋與混凝土恐怕是最重要的兩種材料。而近日,混凝土的兩種原材料——砂石和水泥都漲價了。這也使市場不斷傳出“基建周期來了”的聲音。
先說水泥,自今年8月中旬水泥價格見底回升以來,全國均價已經累計上漲11.53%,局部地區一度達到近十年來的歷史最高價格每噸500元;再說砂石,由于供需不匹配,目前砂石價格每噸200元左右,而2013年僅為30~40元/噸,部分地區甚至采取實名制限購的政策。
水泥沙石價格究竟為何突飛猛進?在長期環保壓力、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市場能否找到替代方案?又有哪些上市公司會因此受益?
三大因素牽引水泥價格上漲
自今年8月中旬價格見底回升以來,全國水泥均價已經累計上漲11.53%。江西、浙江、湖南、河南、廣西的漲幅超過了20%,廣東、江蘇、山東、上海的漲幅也超過10%。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全國P.O42.5散裝水泥均價已經達到486.41元/噸,同比上漲4.27%。
水泥價格的上漲直接帶動了相關公司的業績增長。二級市場上,海螺水泥(600585.SH)、華新水泥(600801.SH)、上峰水泥(000672.S)、華潤水泥(01313.HK)等表現搶眼。海螺水泥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716.44億元,同比增長 56.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2.60億元,同比增長17.91%。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水泥價格的上漲,主要有三大因素。
成本上升是其一。華潤水泥一位內部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說,2018年以來,用于水泥生產的原料、燃料、運輸成本都在上漲。水泥企業用于環保改造的投資不斷加大,特別是脫硝和無組織排放,這增加了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
環保限產是其二。近日,多地出臺了限制水泥原材料開采和水泥生產的政策,導致水泥產量受限,推動了價格上漲。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政府出于環保目的,要求企業錯峰生產,甚至在特定時間內停產,企業運營成本隨之大幅度增加。“這種情形下,企業會通過漲價來轉嫁成本。”
第三,地產、基建季節性反彈力度明顯,水泥需求超出了市場預期。
郭曉蓓說,從目前跟蹤的發貨量來看,今年水泥市場需求是近五年來最好的一年。而四季度本身也是工地要趕進度的時期,是全年水泥需求的旺季。
水泥行業四季度業績有望爆發
水泥的供需格局帶來的最直接影響,便是企業業績的提升。
水泥企業的業績周期性較為明顯。數據顯示,2016~2018年,水泥全行業單季度營收高點普遍出現在四季度,單季營收規模占到全年30%以上。這也意味著,四季度將給全年業績帶來較大的支撐作用。
天風證券稱,水泥行業龍頭企業2019年三季度業績維持同比正增長的態勢。從四季度行業的供需關系來看,水泥價格有望高位過冬,支撐企業四季度盈利。同時,考慮到價格基數及上半年行業基本面,諸如塔牌集團(002233.SZ)等華南地區水泥企業四季度盈利有望出現較為明顯的恢復性增長。
海螺水泥,在2016~2018年的四季度,營收占比逐年升高。到2018年時,四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506.11億元,占到全年營收的近40%。同時,過去兩年公司的凈利潤高點均出現在四季度,占全年凈利比達30%左右。
區域性龍頭企業華新水泥,其市場主要集中在華中及西南地區,同樣受益于冬季北方限產帶來的階段性供不應求。2016~2018年,公司四季度營收占比居全年首位,占比水平達到30%左右。盈利方面,2016~2017年,公司四季度盈利規模占全年比重接近50%,成為全年利潤的重要來源。進入2018年,隨著公司業務發展趨于均衡,四季度凈利潤占比下降至31%,但仍為全年最高水平。
砂石緊俏有地區實名制限購
今年以來,砂石短缺嚴重。數據顯示,今年6月,上海區域的湖砂市場價達每噸140元,同比漲幅接近20%;廣東區域碎石出廠價最高為每噸96元,同比漲幅接近40%;河北、河南、甘肅等區域各類砂石價格漲幅均超過10%。
中國砂石協會在官網中稱:“這也是中國近幾十年來較為嚴重的一次短缺。”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甚至出現了實名制限購砂石的情況。該縣發布的《關于固始縣河砂便民超市試運行辦法》稱,自2019年11月15日起,縣城居民用砂需憑身份證到縣城指定地點登記購買砂石,居民用砂價格80元/噸,一次不超過20噸,需現金購買。
第一財經調查發現,供需不匹配是砂石漲價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環保限產等原因導致了砂石供給減少。
近年來,全國環保執法力度加大,各地紛紛關停了采石場、采砂場等建材企業。2019年以來,隨著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地相繼發布砂石禁采文件,砂石供應量大幅減少。
目前,全國跟進禁止采砂的省份已經超過20個、地州市近200個、縣級市1000余個。其中,湖南全省共關停非法砂石碼頭814個,湖北省共取締各類碼頭1103個,甘肅省關停220家采砂場,安徽省強制拆除多處砂石碼頭,河南省、河北省發文禁止河道采砂,重慶主城區河道砂石禁采。
另一方面,全國基建投資正在加速,導致了對砂石需求的大幅增長。
政策層面,《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關于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的指導意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重磅文件相繼出臺,確定了基建穩增長方向。
國家發改委基建項目審批和地方項目也加大馬力。發改委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5個,總投資3172億元。四季度以來,貴州、浙江、江西、山東等地加快了重大項目建設步伐,部分省份還追加了年內重點建設項目數量及投資額度。
這些公司早已布局砂石替代方案
與水泥不同,砂石的供需缺口在國家層面已有明確的解決方案——機制砂。
11月11日,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合理的機制砂石供應保障體系,高品質機制砂石比例大幅提升,年產1000萬噸及以上的超大型機制砂石企業產能占比達到40%,利用尾礦、廢石、建筑垃圾等生產的機制砂石占比明顯提高。
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稱,隨著科技進步、裝備水平提升,可以把機制砂石做得比天然砂石還要好。“供應量上來了以后,價格會趨于一個合理的區間。”
目前,華新水泥、海螺水泥、冀東水泥、中國建材(03323.HK)等水泥龍頭幾乎均大規模涉及砂石生產。
比如海螺水泥就已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投資108億元建設年產1000萬噸骨料、機制砂等新型建筑材料項目。海螺水泥一位管理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公司已經布局了機制砂石,“因為這是行業的未來趨勢”。
華潤水泥(貴港)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廣西貴港市投資了5500萬元建設了一個年產骨料成品150萬噸的項目,項目主要產品以機制砂、骨料以及附屬品石粉為主。
布局機制砂石的還有中聯重科(000157.SZ)。第一財經記者從該公司官網發現,中聯重科機制砂產品已申請專利超70項。該公司稱,這有望推動行業由傳統粗放式制砂向精細化制砂、高品質制砂、綠色生產制砂的轉型。
此外,西部建設(002302.SZ)牽頭研發的科技成果“機制砂混凝土的功能化設計與工程應用研究”于2016年獲中國建筑學會科技進步獎(建筑材料及其工程應用領域)一等獎。目前,該公司逐步形成了以混凝土生產為核心,輻射水泥、外加劑、預拌砂漿、礦粉、砂石骨料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