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涉及放松汽車限購、活躍夜間商業、擴大農村消費和鼓勵新型消費等多個細分領域。
頻發刺激消費政策,是今年提振經濟的一大特色。年初至今國辦及國家發改委已出臺6個相關文件促進消費,內容集中于穩定消費、增強消費市場活力、深挖消費潛力等。23日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為民眾提供更多出游選擇,提供更多文化消費產品。
以刺激消費打造內需驅動型經濟,是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經之路,重要性不言而喻??v觀當前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包括歐美等大的經濟體,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需拉動。
更重要的是,中國消費潛力巨大。有著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市場前景廣闊,但在人均指標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甚大,如汽車保有量目前中國千人僅173輛,不僅低于主要發達國家的千人500輛以上,也低于俄羅斯、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的千人300輛左右。且隨著市場技術創新不斷加快,特別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渠道、產品創新,有利于消費潛力得到釋放。
不過,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及預期影響,消費增速于高位出現放緩跡象。商務部日前公布,1~7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較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社零總額同比增長7.6%,增速較上月放緩2.2個百分點,主要是汽車銷售短期波動導致。
因此,針對一些消費潛力較大的領域,通過政策優化供給和釋放需求很有必要。如文化和旅游消費需要通過政策從優化支付環境、完善文化消費場所設施、提升入境旅游環境等方面著手補足短板;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則有利于釋放汽車消費需求,因為目前不少大城市對汽車實施限購政策。
然而,欲提振內需,除了出臺各領域刺激消費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讓民眾愿消費、敢消費。從本質上講,消費是一個收入的函數,影響因素不僅是當期的收入,還包含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在經濟下行,尤其是當民眾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不是非常樂觀時,消費就會受到抑制,這也是近兩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但消費增速卻有所下滑的原因。
因此,刺激消費還應從需求端入手,具體包括通過減稅等手段加大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抑制房價上漲及建立住房多渠道供應體系,不讓房地產擠壓居民消費支出;加大財政對醫療、養老、教育方面支持力度,讓居民少些消費的后顧之憂;改善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消費能夠順利下沉,等等。
至為重要的一點是,還需從穩定經濟增長的方面去考慮,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經濟增長動力等方式,給民眾一個穩定的經濟預期。經濟預期穩,相當于解決居民消費最大的后顧之憂。
簡言之,目前消費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一系列針對各行業刺激消費的政策持續出臺,足見決策層對此問題的高度重視。但僅有政策效果可能有限,需要通過解決居民消費后顧之憂配合,使得刺激消費政策效果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