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2%-2.25%,國際金融局勢近日來風云變幻、跌宕起伏。加之全球經濟放緩風險增大,市場信心不斷被猝不及防的緊張局勢打壓,關于新一輪金融危機的討論不絕于耳。
過去幾十年,大約每十年會爆發一次全球金融危機。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后,歷史的車輪又駛過十余年,那么,“十年”的魔咒會重現嗎?
回顧歷史,分析當下,我們嘗試從過去的金融危機中找到共性,并結合當今全球經濟局勢,探討可能導致新一輪金融危機爆發的一些因素。
全球經濟宏觀形勢風險加劇,市場投資者對多國央行降息救市效果持非樂觀預期。企業利潤率走低,金融從業者的憂心或再次引爆經濟金融危機,根據知名投資公司Strategas Securities LLC 8月公布的研究數據表明,標普500指數公司的利潤率擴張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歷史上這是下行趨勢正在醞釀的預兆。彭博社《商業周刊》也指出,當下持續的低利潤率會讓投資者在每一塊可用的石頭下尋找更多回報,這意味著承擔更多風險,因此很可能導致泡沫的形成,并最終破壞金融體系的穩定。所以,人們普遍相信,更便宜的流動性無法解決整個企業盈利搖搖欲墜的困境。當利潤率下降到一定地步,企業家就會減少投資甚至開始裁員,造成大規模失業,消費需求再度下挫,利潤率繼續下滑,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此外,全球債務水平持續上升,投資者擔心下輪金融危機埋存隱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曾警告,企業和政府負債水準升高,加上風險較高的放款激增,可能造成全球經濟不堪新一波嚴峻走跌趨勢的打擊。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2019年一季度全球債務大幅增加3萬億美元,債務總額占全球經濟產值的320%,比2008年危機時還高。以美國為例,私人債務規模依舊很高,為美國GDP的250%。若美聯儲把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水平,那么就會讓銀行蒙受損失,危及整個金融體系。另外,特朗普于當地時間8月2日簽署法案,將暫停債務上限直到明年大選過后,同時授權政府增加支出,此舉讓美國政府赤字持續惡化,也引發世界各國和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在此背景下,全球央行降息周期或將開啟,但市場普遍預期救市效果難測。越來越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已經降低或正在考慮降息,這表明人們越來越擔心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降息背后的理論是,較低的信貸將鼓勵企業和個人花錢購買更多并刺激經濟。
然而,大家普遍意識到,采取寬松策略也有風險。首先不少經濟體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經處于歷史低位,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十分有限。其次,新一波寬松措施可能加劇房市及其他資產泡沫的動蕩。因此,雖然各國央行同步降息,但大部分投資者認識到政策空間有限,并且有可能為經濟危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美聯儲獨立性的下降和貿易體系的不穩定,加大金融市場波動風險,打擊商業信心。美聯儲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意義在于,避免政府單純為了追求經濟高增長而實施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避免“公共債務貨幣化”威脅到以美元為主的貨幣體系安全。
但是,在美聯儲新的利率調控機制下,理事會多位執行委員的人事空缺使得特朗普可以輕易“重塑”美聯儲,并間接影響貨幣政策走向。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已經“今不如昔”。因此,目前美聯儲的寬松政策將有利于特朗普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中獲得連任,但其利率和風險溢價已經被壓到史無前例的低位。因為政治力量干預貨幣政策決策或威脅美聯儲主席任期,將削弱公眾對央行的信心,這將導致金融市場不穩,以及更糟糕的經濟后果。
商業信心和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加深資本市場避險情緒。自8月以來美股的動蕩仍在繼續,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持續性連鎖反應,特別是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時隔12年再次出現“核彈”級倒掛,由于近幾次美國經濟衰退前都出現了長短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的現象,恐慌情緒迅速向全球蔓延。而歐盟的核心區域——德國經濟“失血”速度正在加快,德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進一步跌至負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須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性,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各種壞消息相互疊加和強化,加劇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以此次美聯儲降息為標志,全球金融市場被“狼來了”的情緒所籠罩,不確定性和波動成為主導標志。
面對當前國際上嚴峻的經濟金融形勢,我國該如何妥善應對?剛剛結束的第二季度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因此,在全球流動性重新迎來寬松拐點的時刻,中國應堅持以我為主原則,通過深化改革不斷提升國內經濟活力,促進中國實體經濟新舊動能平穩接續和快速轉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以穩應變,及時消除各種內在風險隱患,尤其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此開啟中國經濟下一階段輝煌。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