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8日公布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4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5076.5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13006.1億元,增長3.1%;進口12070.4億元,增長10.3%;貿易順差935.7億元。專家認為,進口增速由負轉正源于內需企穩、擴進口政策、減稅效應等,而出口較弱則是主要由于外需疲弱。未來外需疲弱態勢可能持續,外貿增長壓力較大,隨著我國經濟逐步企穩,進口有望基本穩定。
進口量升價增
“2018年12月至今年3月,進口已連續四個月負增長,4月進口首度轉正?!苯煌ㄣy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轉正的主要原因為經濟企穩及政策效應。一是3月以來工業需求和生產回暖帶動內需增長的滯后效應逐步顯現;二是4月起,進口貨物增值稅稅率正式下調,前期的部分進口可能推遲至4月,帶來進口增長。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分析師陳健恒認為,進口量升價增的原因包括內需企穩、政策鼓勵擴大進口、原油等大宗價格上漲,也部分受益于增值稅率下調、部分進口需求延遲的短暫效果。
據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計算,扣除原油后的4月進口增速仍有2.7%,鐵礦砂、鋼材、銅的進口增速均較上月有改善。“雖然月度進出口數據有一定偶發性,但4月數據至少部分緩解市場對年初以來進口單邊走弱的擔憂。”
分商品來看,陳健恒表示,4月主要進口商品進口量明顯回升。整體來看,除銅鐵外,主要商品進口增速均有所回升,汽車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修復較為明顯。進口農副產品中鮮、干水果及堅果進口增速繼續大幅提升,同比上漲58%,大豆進口同比增長10.4%。汽車及汽車底盤進口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3.1%。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有所修復,集成電路、半導體進口量同比增速由上月的-5.3%和-12.7%提升至6.5%和-6.3%。
外需疲弱與高基數拉低出口
連平表示,外需疲弱疊加高基數導致出口數據疲軟。4月美國制造業PMI指數降至52.8,創30個月以來新低;歐元區制造業PMI等數據小幅回升,但依然在榮枯線以下,外需持續疲弱對出口構成較大壓力。而2018年二季度開始出現的“搶出口”效應,進一步壓低了出口增速。
外需方面,申萬宏源證券宏觀高級分析師秦泰認為,從出口商品結構看,消費品、資本品/中間品出口增速分別回落至-7.3%和-0.1%,但消費品增速相對一季度均值回落幅度較小,反映外需對消費品的需求尚未大幅弱化;而資本品/中間品增速回落或顯示近期全球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
連平表示,我國對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1-4月,我國對歐盟進出口2201億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8.3%,進口增長2.5%。我國對東盟、拉美和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3.4%、9.1%和3.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廣交會的數據顯示,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成交額為106.3億美元,增長9.9%,占總成交額的35.8%。
進口有望持續穩定
陳健恒認為,外需疲弱將是主導今年貿易格局的主線,年初快速下行的BDI指數,意味著全球貿易面臨萎縮;這一次全球需求下滑與中國的關系比較緊密,要想復蘇也必須看到中國的領先復蘇。后期中國由于豬價上漲較快,進口豬肉還可能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逐步企穩,進口有望基本穩定,但外需疲弱,出口不確定性依然較大,未來貿易順差有收窄壓力。”連平預計,近期歐盟委員會進一步下調了歐盟及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測,而美國經濟增長主要受衰退型順差帶動,外需疲弱態勢短期內難以明顯改觀。不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穩步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此外,秦泰認為,國內實體需求有望部分對沖出口端所承受的壓力。由于年初以來個稅和增值稅減稅對居民消費起到促進作用,預計4-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望持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