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期實施的一些貨幣政策,外界輿論特別是市場主體總體評價是積極的,但也出現了個別質疑的聲音,認為是不是搞量化寬松?我在這里重申: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我們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李克強
在2月2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針對當前輿論對貨幣政策、1月信貸社融數據的質疑聲音親自作出回應,實屬罕見。
李克強點名兩類金融風險,他說,降準信號發出后,社會融資總規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較大,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主要是票據融資、短期貸款上升比較快。這不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為,而且可能會帶來新的潛在風險。
除了總理表態外,就在剛剛,據金融時報報道,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繼續累積風險。
自上周五央行公布1月金融數據以來,關于為何1月新增信貸和社融會創歷史新高的各類分析此起彼伏,盡管不少分析肯定寬信用政策的效果,但一些擔憂的聲音也無法忽視,而擔憂的焦點無非集中在1月信貸社融數據的超預期表現,是否預示著宏觀經濟重回加杠桿軌道,寬信用的需要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重回“大水漫灌”的老路。
罕見親自解讀1月數據,關注票據高增長帶來的潛在風險
李克強雖然此前也在多個場合提及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但此次再次重申的背景原因卻較為罕見,特別是親自解釋分析月度金融數據則更未有過,足見高層對1月金融數據和市場擔憂的重視,及時進行正面回應也釋放出穩預期的政策信號。
2019年開年,央行就宣布,1月份分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共計1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李克強表示,一個月內兩次降準,既是順應市場主體的強烈呼聲,也因我國存款準備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經濟體都高,在這方面有充足的空間。而且在降準過程中也適當回收了流動性。
“相關金融機構要齊心協力,讓更多貸款更便捷流向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特別是要向中長期貸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導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長期向好?!崩羁藦娬f。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1月新增信貸和社融創新高的背后,票據融資和短期貸款沖量明顯,李克強也關注到了這一問題。他表示,降準信號發出后,社會融資總規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較大,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主要是票據融資、短期貸款上升比較快。這不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為,而且可能會帶來新的潛在風險。
實際上,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帶動票據融資利率的下行,曾經一度出現了票據融資利率與銀行結構性存款等高息理財產品之間的利率倒掛,因此給銀行和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套利空間。至于從去年5月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票據融資中,究竟有多少規模是套利則無法估量,不過,監管部門也關注到這一問題,年初以來監管部門就采取措施壓縮套利空間。
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就稱,“票據增加中的套利行為屬于個別現象,是難免有的,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傮w來說,1月票據融資增長主要與企業票據融資意愿增強、票據在解決賬款拖欠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和季節性因素有關”。
所以,李克強要求,相關部門要認真分析研究今年以來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實際貸款的變化情況,要吃準“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高層近期頻吹風不搞量化寬松,背后有何深意
高層近期頻頻向外界釋放不搞量化寬松(QE)、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信號,這也是在當前市場預期混亂時的及時回應澄清。
2月15日,央行發布1月金融數據時罕有的召開數據解讀吹風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從歷史規律看,1月份是全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屬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
穩健貨幣政策的取向并沒有發生改變。貨幣條件要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緊。要根據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要求,實現總量適度,優化信貸結構,同時還要兼顧外部均衡,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從總量看,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的要求,節奏上也有春節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宏觀杠桿率保持穩定,談不上“放水”。
2月19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國新辦吹風會上強調,央行互換票據(CBS)創設的目的在于提高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主體認購銀行永續債的意愿,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來補充資本。并非中國版的QE,它與QE有著本質區別。
2月20日,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再度解讀1月金融數據,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變化,既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也有2018年表外融資大幅下降后的恢復性因素,同時也反映了貨幣政策傳導正在邊際改善,既支持了實體經濟,又改善了市場預期,而且當前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與名義GDP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不是“大水漫灌”。下一步將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繼續累積風險,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的結構優化作用,協調好本外幣政策,把握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高層近期頻吹風不搞“大水漫灌”、不搞量化寬松,除了有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外,是否也預示著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空間將有限?不少券商分析師近日也提示要警惕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預期落空的風險。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就指出,鑒于整體信貸增速已經開始明顯反彈,政府可能在短期內會略微降低推進政策寬松的力度和緊迫性。事實上,短期內央行可能更需要平穩信貸投放步伐;通過降準等方式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緊迫性和可能性也有所降低。全年而言,預計央行不會調整基準存貸款利率,并且可能再降準至少200個基點。
穩增長與穩杠桿,該如何平衡?
1月信貸社融數據的創新高,也讓市場預期宏觀經濟將從穩杠桿重回加杠桿軌道,甚至有聲音擔憂去杠桿政策剛取得初步進展就要動搖。
汪濤預期,2019年整體信貸增速繼續反彈,但考慮到春節因素、再加上政府可能微調政策控制信貸投放步伐,2月新增信貸可能較1月高位大幅回落。不過,對2019年全年的展望相對清晰:預計整體信貸增速從2018年底的9.5%反彈至2019年底的11.5%,官方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同比增速可能從9.8%反彈至近12%。
這對杠桿率而言意味著什么?汪濤稱,過去兩年政府持續推進去杠桿,2017年債務占GDP比重持穩、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預計將再次上升??紤]到整體信貸增速反彈而名義GDP增速放緩,我們估算的債務占GDP比重可能會上升6個百分點左右。雖然再次加杠桿可以支撐短期增長、提振市場,但也可能加劇投資者對于中長期控制杠桿率、防范金融風險的擔憂。
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近日表示,金融危機后,美國等部分國家通過危機后的市場出清和結構性調整,使得生產要素重新配置,經濟復蘇的質量相對較高,這也說明這些國家經濟確實需要經歷市場出清的過程。對中國金融體系來說,治理金融亂象也需要保持定力,要“咬咬牙”,度過這一關,否則從金融穩定的角度看,金融風險就難以得到徹底治理。
李克強今日在會上也強調,解決中國發展的長遠問題,根本途徑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促改革、調結構促進經濟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