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網站13日消息,商務部部長鐘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9年商務部將從供給側發力,繼續深入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
具體包括提升城市消費,加快首批11條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動便利店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改造菜市場等社區商業網點,推動消費升級;擴大鄉村消費,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特色商貿小鎮建設、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等工作,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推進電商、家政、對外勞務、產業和邊貿五大“商務扶貧”,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消費;創新流通方式,優化升級千億元級商品交易市場,培育現代供應鏈,推動流通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供需有效銜接;發展服務消費,新建一批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推動家政、餐飲等服務標準化,完善信用體系和產品追溯體系,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對此,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在向消費轉型的過程中發生結構性變化,居民在服務性消費方面的支出明顯增加,例如教育、醫療、旅游、娛樂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消費者開始趨于理性和成熟,在此過程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鑒于中國居民消費中服務消費占比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因此國內服務性消費未來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無獨有偶,此前其他幾個部委負責人也紛紛就促進國內消費發聲。
2018年,國內汽車銷量就出現了近20年來首次下滑,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近期接受央媒采訪時表示,今年將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
寧吉喆透露,今年國家發改委還將新出臺完善住房租賃、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的配套政策,破除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準入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國內中等收入群體首次突破4億人,今年將持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章俊認為,主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波動的兩大類商品——汽車和房地產相關銷售低迷,導致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經歷了2015年至2017年間相對平穩后出現持續放緩,其中權重相對較高的汽車銷售放緩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拖累十分顯著。因此,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或將促進有觀望情緒的消費者發生實質消費行為。
1月1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伴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提質升級,新消費理念被廣泛認可接受,2019年信息消費將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其助推因素主要包括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日益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演進升級、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活躍創新、制造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等四個方面。
與此同時,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將持續發力。財政部部長劉昆10日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聯合采訪時稱,將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全面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好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輕居民稅負。
此前,劉昆曾公開表示,實施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1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明確,工薪族享受個人所得稅減稅,除了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和低檔稅率范圍擴大之外,還在稅前新增了6項專項附加費扣除,即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等。
數據顯示,改革實施首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減稅316億元,6000多萬稅改前的納稅人不再繳納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月工薪收入2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納稅人,稅負降幅超過50%。
民眾收入增多,消費意愿、消費能力無疑會水漲船高。中國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服務業研究室副主任陳麗芬研究撰文稱,美國、日本、英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表明,收入和居民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收入增長對居民消費水平有顯著的拉動作用。中國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介于0.71到0.75,這意味著城鎮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將至少有0.71元用于消費。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19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3.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