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以來,62%品位進口鐵礦石普氏指數以120美元/噸為起點,先漲后跌,高點在160美元/噸附近,低點在100美元/噸一線震蕩,7月、8月均價分別為107.22美元/噸、104.8美元/噸。截至目前,9月均價低于100美元/噸。今年1月—8月份62%品位進口鐵礦石普氏指數均價為131.15美元/噸,同比下跌28.7%(去年1月—8月份均價為184美元/噸),是鋼材及其主要原料中降幅最大的品種。與之相對應,同期國內優質主焦煤、一級冶金焦均價分別同比上漲53%、16.8%。
目前,鐵礦石價格呈現“反彈無力、下有強底”的特點。反彈無力的原因主要在于鋼鐵下游需求同比大幅萎縮,房地產下行周期及疫情多點散發引發消費疲弱、預期轉弱。其中,房地產是2022年鋼鐵需求預期中的較大利空。雖然疫情加劇市場預期轉弱,但其自身周期性規律是更為本質的原因。
2016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連續6年同比增長,且復合年均同比增速達7.4%。其中,2021年同比增速為4.4%,主要表現為“高開工、高施工、低竣工”(新開工、施工及竣工面積復合年均同比增速分別為4.3%、4.8%和0.2%)的特征。本輪房地產下行周期始于去年下半年,以恒大暴雷為轉折。截至目前,與螺紋鋼需求較為相關的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已連續12個月同比負增長,且降速逐漸擴大至今年1月—7月份的36.1%,較去年同期的下降0.9%回落35.2個百分點;與板材需求較為相關的房屋竣工面積則同比下降23.3%,較去年同期回落49個百分點(去年1月—7月份同比增長25.7%)。
據相關專業機構統計,目前在我國鋼鐵下游消費結構中,大約一半的用鋼需求來自建筑行業。其中,僅房地產一項約占鋼材總需求的35%,基建約占20%。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基建在基建項目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基建行業平均用鋼強度更加低于房地產行業。與傳統基建項目相比,近年來保持較高投資增速的風光電大基地、特高壓、5G基站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基建用鋼量相對有限,對應的用鋼價格與鐵礦石價格關聯度也更低。因此,基建投資對鋼鐵需求的支撐作用實際已邊際遞減,只能起到部分補充作用,難以穩健托舉起用鋼總需求和鋼材市場。
工程機械用鋼需求約占鋼材總需求的15%,是僅次于房地產和基建的重要用鋼領域。但鑒于今年春節后疫情多地反彈、美聯儲連續“暴力”加息以及俄烏軍事沖突加劇、地緣政治動蕩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基建投資恢復力度不及預期,多有停工停產現象,致使項目有效開工率不足,工程機械用鋼量也隨之大幅下滑。以我國挖掘機產量為例,今年1月—7月份挖掘機產量同比下降25.6%,國內銷量幾乎腰斬(同期出口量同比增長72.3%)。2016年—2020年,挖掘機產量連續增長,復合年均同比增速高達37.5%,直至2021年同比增速才跌破兩位數,降至5.4%。隨著新型基建越來越多地替代傳統基建項目,市場對工程機械板塊的用鋼需求難以抱有過高的期望。
據專業機構預測,本輪房地產周期將比此前每輪的下行周期都長,長時間保持“穩而不強”的概率較大,進而推動行業產能出清和企業負債率壓降。只有重新調整自身供求關系,我國鋼鐵行業才能更好地應對本輪房地產下行周期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
在當前海運礦供需格局下,我國鐵礦石短期需求變化最能影響鐵礦石實際成交價格。我國鐵礦石需求直接取決于生鐵及粗鋼產量,而我國生鐵及粗鋼產量又將取決于下游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進行測算,今年1月—7月份粗鋼表觀消費量約5.8億噸,同比下降6.7%(減少4192萬噸)。同期生鐵產量同比下降4.5%(減少2260萬噸,折算62%品位鐵礦石減少3620萬噸)至5.11億噸,粗鋼產量同比下降6.4%(減少4005萬噸)至6.09億噸。與近年來的測算數據相比,今年鋼鐵供求關系稍顯寬松,供給端調整也略滯后于下游需求變化,因而,成本支撐成為影響鋼材及鐵礦石價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進口礦供給方面,1月—7月份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6.2715億噸,同比下降3.3%(減少2158萬噸),其中增量均來自澳大利亞(同比增5%,增加1975萬噸)。盡管我國鐵礦石消耗同比下降約3620萬噸(折算62%品位鐵礦石),但進口礦依賴度反而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至78.9%,使得進口礦實際消耗量同比基本持平。該數據與我國原礦及鐵精粉產量同比下降的幅度相吻合。1月—7月份我國鐵精粉產量約1.25億噸,同比下降2.73%(減少405萬噸);原礦產量為5.72億噸,同比下降3.3%。
如果說,以房地產為主的鋼材下游需求導致鋼礦價格低位反彈,成本則成為阻礙鋼礦價格進一步下跌的較強支撐。據淡水河谷財務季報,隨著全球通貨膨脹水平提高,今年第二季度其粉礦業務息稅折舊攤銷前盈虧成本為58.4美元/噸(CFR中國)。目前,巴西南部及東南部低品位礦售價在70美元/濕噸~80美元/濕噸之間。考慮到航運成本及俄烏軍事沖突的復雜性,如果原油價格下跌,則可能帶動我國進口礦到岸成本支撐下移,反之成本支撐上移。
過去5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復合年均增長率不超過1%,且2019年淡水河谷潰壩、澳大利亞臺風多發、巴西暴雨等自然災害較多,供給端穩定性變差。同時,房地產處于上行周期,鋼鐵下游需求增長推動鋼礦價格持續上漲,同時高礦價引發市場熱議。未來5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年均增速若能上升至2.8%左右,在全球經濟衰退或類滯脹環境下,鐵礦石供需基本面將無力推動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上漲。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來鐵礦石供應鏈戰略管理在國家層面提上議程。不論是“基石計劃”還是近期成立的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均旨在盡快改善我國鋼鐵工業鐵元素資源的來源結構,平抑鐵礦石因供應高度集中、短期波動引發礦價過快上漲的可能性,進而在量、價兩個層面更好保障我國鐵礦石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提升我國初級產品的供給質量。
從中長期看,鐵礦石供需基本面亦不容樂觀。一方面,我國經濟經歷20多年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率及人均粗鋼消費量均達到較高水平,距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已不遠。從美國和日本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看,其粗鋼產量于1973年同時達到峰值(美國:1.368億噸,日本:1.19億噸)。此后,美國粗鋼產量在1982年跌破1億噸,再之后年均粗鋼產量僅為8800萬噸,距離高峰值降幅高達36%;日本粗鋼產量則在峰值過后保持年均1.05億噸的粗鋼產量,距離高峰值下降12%??紤]到我國國情以及全球化進程遇阻,我國粗鋼產量大概率在“十四五”達到峰值,在未來10年內迎來鋼材消費量的全面峰值,之后必然見頂回落。另一方面,高礦價、美元周期等因素刺激海外新增礦山的投資決心,供給存在潛在增量。其中,西芒杜鐵礦項目有望成為全球鋼鐵行業潛在的“革命性力量”。據相關消息,該礦藏的鐵礦石平均品位達65.5%,超過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潛在儲量約100億噸,項目投產后年產量可達1億噸~1.5億噸,即全球目前總產量的5%~7%,最有希望成為左右海運鐵礦石供應格局特別是價格的新生勢力。
最后,在“雙碳”目標推動下,今年鋼鐵冶煉成本結構發生變化,碳元素成本明顯高于鐵元素。預計在較長周期內,在地緣政治格局動蕩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使得鋼礦供需基本面預測將變得更為復雜。但作為重要的礦產資源,鐵礦石價格走向總體仍是由供需基本面決定,由宏觀環境及經濟增長決定其價格趨勢。(江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