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拯
在全國兩會上,“中國知識產權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經牢牢架起”“多維治理知識產權‘老賴’”“讓創新成果獲得快保護、嚴保護”……多位代表委員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建言獻策;“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46.6萬件,同比上升11.7%”“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金額同比增長79.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出2020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顯著成果。保護創新成果的共識日益增強,司法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不僅有效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國在高質量開放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和決心。
前不久,《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判斷和明確要求,再次表明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鮮明態度。中國企業連續4年成為《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最大申請者,高價值專利持續涌現,這些都說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更加完善,正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
保護知識產權,確保發明創造者的應得利益,才能最大限度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對外開放來看,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國際通行規則,既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更是有效保護我國自主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的必然要求。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轉向高質量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運用知識產權保護來激勵創新,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改革體制機制、加強司法和行政保護等方面,對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出臺《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掛牌成立知識產權法庭……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和保護體系不斷健全、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與此同時,版權意識、品牌觀念、專利思維逐步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價值追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從而更加心無旁騖地追求創新。
更應看到,知識產權保護還面臨一些挑戰和不足。從執法上來看,知識產權領域仍存在侵權易發多發和侵權易、維權難的現象,制度體系建立起來以后更需注重制度執行;從技術迭代來看,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呈現新型化、復雜化、高技術化等特點,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需要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從知識產權質量來看,知識產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依然存在,高質量高價值知識產權偏少,關鍵核心專利不多。這都說明,知識產權保護既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同時也需要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在動態調整中不斷演化、完善,用更高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推動我國始終成為全球的營商環境高地、對外開放高地、創新活力高地。
歷經多年發展,我國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產權資源,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也是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登的過程,這必然要求企業更多用創新獲得高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繼續推動我國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就一定能推動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