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 何文波
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帶動鋼鐵需求顯著增長,促成鋼鐵生產超過了歷史水平,由此也帶來幾個明顯的變化。
一是疫情改變世界鋼鐵格局。今年前八個月,中國粗鋼生產量占世界58%,生鐵生產量占世界68%,礦石進口量占世界出口量71%。這是全球疫情防控成效巨大差異帶來的變化。雖有預測,但還是很驚人的。
二是需求驅動鋼鐵產能充分釋放。前9個月,生產粗鋼7.8億噸,增長4.5%;國內實際鋼鐵需求7.2億噸,增長4%;表觀消費量7.7億噸,增長8.9%。
9月份,粗鋼日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日產308.5萬噸,預計年產量為10.4億噸,照此計算,當月煉鋼產能利用率數據很驚人,產能統計需要進一步核定,但產能充分釋放是現實。另外,庫存增長15%,連續四個月粗鋼凈進口,值得高度關注。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與世界在疫情防控期間分享了中國市場的繁榮。
三是萬元GDP鋼鐵消費強度在反彈。鋼鐵消費強度在2005年達到峰值(192公斤)之后逐年下降,2017年達到低點(92公斤),2018年開始反彈,今年為104公斤。據此,鋼鐵消費增長速度將高于GDP的增長速度,事實也是如此。還是要強調,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帶動鋼鐵需求顯著增長,促成鋼鐵生產超歷史水平。目前的產能與增長的需求是基本匹配的,沒有這個產能也支撐不了當前的經濟,但產能過剩的風險在積累,需要高度重視,嚴格加以控制。
四是各地鋼鐵投資熱情在提高。雖然中國鋼鐵需求旺盛,但總體上供應強于需求、生產強于消費的態勢仍在,防范產能過剩風險,嚴控鋼鐵產能增長要堅定不移。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與國外主要企業和機構進行了各種交流。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從中國的視角看世界,也要重視以世界的視角看中國。
國外的企業集中關注兩個問題:一是產能過剩問題,二是碳排放和碳稅政策問題。這些企業普遍認為中國的產能過大,而且正在向外輸出,對全球去產能帶來不利影響。它們同時認為歐洲的鋼鐵有碳稅,而中國、俄羅斯、印度都沒有,這不公平。
OECD(經合組織)鋼鐵委員會近期也發表主席聲明,其中針對中國提出了很多帶有懷疑和攻擊性的問題,包括對制度、對產業政策、對國有企業以及政府可能的補貼,還有透明度、公平性的問題。
可以預計,鋼鐵貿易環境和投資環境麻煩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準備,有效的雙循環是難以實現的。
以此為背景,提出兩條建議。
第一,從政府和民間多層面加強與國際組織的溝通和交流。積極保持和暢通各類交流渠道。中國鋼鐵對世界鋼鐵的積極作用要充分展示。
第二,仍要堅決控制鋼鐵產能擴張。而且,首先要正確認識產能現狀和趨勢,國內輿論與國際交流的基本姿態要相匹配。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講鋼鐵產業和鋼鐵產能要講三句話:第一,中國鋼鐵以強大且豐富的產能強力支撐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第二,中國鋼鐵正在實施世界鋼鐵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產能更新計劃;第三,中國鋼鐵正在推行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