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張曉剛,在2019(首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上表示,目前的科技創新已走向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甚至顛覆式的創新,正因為如此,全球高新技術行業才非常重視標準,鋼鐵這類傳統行業要實現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重視標準的制定和執行。
“大家都會說,怎么又談科技創新,我們一直在做創新,從沒有斷過科技創新,無論是我們政府還是企業都一直在做,有什么不同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張曉剛,在2019(首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上表示,目前的科技創新已走向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甚至顛覆式的創新,正因為如此,全球高新技術行業才非常重視標準,鋼鐵這類傳統行業要實現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重視標準的制定和執行。
張曉剛指出,過去30年,中國追求的國際創新和中國快速發展賴以生存的科技創新,是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科技創新之路。這確實使中國獲得了非常大的階段性成功,但是現在中國要轉型到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科技創新的內涵必須發生變化,那就是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甚至顛覆式的創新要變成科技創新的主渠道。
那么為什么全球對高新技術行業這么重視標準,而我們傳統行業、我們鋼鐵行業并沒有同樣地重視標準?
張曉剛給出了三個原因,首先鋼鐵行業的共性技術已經高度同質化,也就是說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也基本上有,別人能生產的東西我們也能生產,30年前贏者通吃的技術領先和貿易標準壁壘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很多企業不會在這一方面的創新上更多地進行投資。其次原始創新對鋼鐵行業這種傳統行業確實很難,40年前我們金屬材料的一位專家曾經說過一句話,即在鋼鐵材料領域里很難發生顛覆式創新,在交叉技術發展的領域,還有可能出現。最后我們中國傳統行業也包括我們鋼鐵行業在發展理念、觀念上有差距,因為目前不僅是中國,包括韓國、日本、中國臺灣我們所有亞洲這一些鋼廠的CEO基本上都是從自己企業的生產技術銷售、設備這些崗位成長起來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許多鋼廠領導更加關注的是前端創新,是近期的創新和效益的取得。張曉剛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創新更多應該是后端創新,也就是面向客戶的創新,甚至面向客戶未來需求的創新。
張曉剛強調,鋼鐵行業作為傳統行業,發展理念上存在的最大問題,也是制約我們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不夠重視標準。中國鋼鐵行業應該及時制定、調整、執行各類別標準,進一步進行科技創新,滿足材料、工藝以及整個產業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