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立文 通訊員 馬悅童
智能煤氣排水器是首鋼京唐秦機公司智能化產品代表之一。過去,受限于場地和人力資源,該公司筒體的焊接組裝工作只能依靠外委,這筆不小的開支讓該公司職工一直“耿耿于懷”。能不能自己干?能不能干好?近來,秦機公司冶金機械中心的職工們下定決心,一定要啃下“焊接筒體”這塊“硬骨頭”。那么,打造一個好的焊接筒體,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是需要迎難而上的勇氣。在第一次實際焊接操作過程中,這項新工作就給該中心職工來了個“下馬威”。由于筒體內部空間狹小、焊接密封性要求高等,所以筒體焊接難度比職工想象的大很多,僅僅依靠人力操作效率太低。于是,他們當即決定迎難而上,派焊接機器人上場,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焊接外觀漂亮、缺陷少。
二是需要隨時轉換思維。焊接機器人開始作業后,該中心職工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果所有的焊接工作都由機器人來完成,那么光是將筒體固定在設備上就需要配套安裝9個工裝夾具,并且需要反復裝卸,耗費的物料、時間、人力成本都很大。因此,冶金機械中心技術部的職工們轉換思維,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試驗,在反復推演的過程中發現效率低是因為雖然提高了自動焊接占比但是安裝的工裝夾具太多了。如果可以將自動焊接的占比降低一些,部分采用人工補焊并減少夾具數量,那么就可以減少因反復裝卸而造成的浪費。說干就干。大家調整了機器人和人工交替焊接的頻率,將自動焊接占比調整至70%左右,其余需要反復裝卸的焊接工作都由人工來完成,并將專用的工裝夾具減至2個,實現了在不更換工裝夾具的情況下,一次裝卡就可以完成筒體內部和外部的焊接工作,整體工作效率提升了近50%。
三是需要愛較真兒的勁頭。經過對于上述方案的反復實踐,細心的技術員又提出了新的疑問:大家都習慣于先焊接排污口再焊接外部筒體,但這個順序一定是最好的嗎?真的適合自動焊接嗎?愛較真兒的他們又開展了新一輪的“頭腦風暴”,大膽地將所有工序重新排列組合以尋找最優解。最終,他們決定打破固有思維,更換排污口焊接順序。實踐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一來外部筒體就能夠一次性焊接成功,不僅保證了密封性和安全性,而且兼具完整性和美觀性。在兼備低成本與高效率的前提下,冶金機械中心的職工們實現了“自動+人工”的最佳組合。
工序改變配合工藝改善,助推該公司智能排水器焊接工藝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在大大提升批量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節省了大筆開支,讓該公司冶金機械中心練成了好“焊”。
《中國冶金報》(2023年08月23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