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肖紅琴
125/32噸行吊駕駛室外安裝通行走臺、研發輪胎清洗池淤泥自動沖洗控制系統、新扒渣夜間場地照明改燈塔方式集中照明、125/32噸行吊駕駛室加裝隔熱防護、鋼渣線皮帶機改造……今年初以來,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廢舊物資分公司職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開展一系列項目攻關,巧妙破解企業降本增效難題,實現生產經營成本同比下降約18%。
“決不在降本工作中掉鏈子”是該公司的口號。該公司二車間電工技師劉光猛針對輪胎清洗池控制設計缺陷,自主研發了一套淤泥自動沖洗控制系統。他在蓄水池安裝了自動注水系統,實施PLC(即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自動控制,在每一個污水導流槽中安裝一個噴頭,定時輪流自動沖洗。這一研發成果不僅提高了設備自動化水平,避免了輪胎清洗設備因堵塞造成污水四溢的問題,而且為企業節約了因清理污水導流槽而產生的設備和人工成本8.7萬元,提高了經濟效益。此外,劉光猛在新扒渣區域安裝15米高燈塔,將新扒渣區域夜間場地傳統照明方式改為燈塔集中照明,在燈塔頂部安裝LED泛光燈,燈光開啟采用時控加遙控的雙重控制,原來需要8盞燈的亮度,現在只需要4盞,極大地提高了燈具使用效率,每年可節約電費5700元。
此外,隨著巴關河二車間新翻渣廠房的投用,原來的熱潑翻渣工藝改為用125/32噸吊車翻渣。面對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125/32噸吊車司機操作技能卻跟不上,翻罐時間長,保產壓力增大,且設備長時間運行,成本增加。為此,該公司職工張偉提出了在制訂和完善操作、維護、管理、安全等各項制度的前提下,將翻渣班24名職工送到外面培訓,并外聘專業老師到班組進行為期2個月的跟班作業,手把手傳授操作技能,規范司機操作行為。他的提議落實后,該廠房平均單罐翻罐時間由15分鐘縮短至8分鐘,不僅為保產保供贏得了時間,而且大大降低了司機的勞動強度,節約運行成本,僅電費每年就能節約186萬元。
125/32噸行吊由于作業場所條件較為惡劣,懸裝式駕駛室玻璃受粉塵影響,不易清理和維護。對此,職工李俊佚提出了在行吊駕駛室外安裝通行走臺的建議,在不影響操作人員視線的情況下,在駕駛室外部垂直焊接4根承重鋼梁,焊接寬60厘米、高110厘米的走臺連接駕駛室,保證行走人員安全,同時也可以確保設備清洗過程中不積水、不積塵。按照一周清洗一次估算,這一舉措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5000余元。
該公司鐵粉車間是將金屬鐵含量在50%左右的含鐵物料通過球磨、磁選、篩分等加工工序逐步加工成金屬鐵含量在88%以上的還原用鐵粉,鐵粉年平均礦耗為2.015噸原料/噸產品,占鐵粉總成本的65%。為了有效降低礦耗,該公司錢強、鄧大軍等科研人員提出,優化生產組織,縮短原料使用周轉周期,降低原料堆放造成的氧化損失,同時將4臺大球磨機的出口端篩板中心孔尺寸由直徑100毫米補焊成直徑50毫米,并添加直徑90毫米和直徑60毫米的小鋼球,提高設備研磨能力。他們在球磨機尾端安裝24目篩網,將分級機磁選由直流式更換為逆流式,在烘干筒進口端設置內膽,降低鐵粉燃燒氧化損失。采用此方案后,該車間一系列生產流程得以優化,鐵粉原料礦耗降低了5.71%,產生經濟效益146萬余元。
鋼渣尾渣是鋼渣經過加工處理后剩余的尾渣,為避免鋼渣尾渣的持續產出而造成堆積,該公司職工梅青忠提出,調整鋼渣熱燜方式,提高尾渣的市場銷售率。他們通過優化打水控制系統實現了快速打水降溫;同時改變熱燜方式,縮短了熱燜時間,將之前的熱燜30天調整為15天,控制鋼渣尾渣在熱燜過程中的粉化;調整篩網尺寸,增大篩分面積,增強了篩分效果,確保了各粒級的產品品質提升,也使尾渣市場銷售率提高了35%,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降本增效的路上,沒有“路人甲”。該公司職工們通過努力,把一個個“巧思路”變成“金點子”,讓“效益之花”在該公司遍地開放。
《中國冶金報》(2022年08月03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