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田海霞 何燕 實習記者 馬國君
今年初以來,河鋼承鋼再生資源公司立足企業發展實際,以改革創新為驅動力,大力推進廢品廢物循環利用;通過技術創新和營銷變革,變廢為寶,廣拓市場,加快循環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助力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今年前5個月,該公司銷售收入達到8828.3萬元,同比提高80%,利潤同比增長59.9%,收獲了真金白銀。
渣山變金山
6月11日上午9時,《中國冶金報》記者一行來到河鋼承鋼4號2500立方米高爐渣處理區域,只見剛剛排出、還冒著熱氣的水渣被挖掘機裝到了運輸車上。幾分鐘后,滿載10余噸水渣的車輛啟動,隨后,車體的苫蓋裝置自動將車廂蓋嚴,直接發往客戶指定地點。該高爐生產的所有水渣都將整體出售給當地客戶,噸鐵創效2元左右。
水渣是高爐冶煉的固廢物,常常用于生產水泥和混凝土。但由于河鋼承鋼含釩鈦鐵礦冶煉工藝獨特,水渣中含鈦元素無法直接應用于建筑材料領域。無法外銷的水渣每噸還需要8元左右的處置費用。常年累月,位于河鋼承鋼廠區西面、存放水渣的鳳凰溝里堆起了一座渣山,河鋼承鋼每年要投資近百萬元進行環保治理。
河鋼承鋼再生資源公司自2018年成立起,就立足于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積極與行業先進企業、科研院所、工業協會等單位對接,深入研究固體廢棄物成分及高效利用途徑,一方面向客戶提供水渣綜合利用技術,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含鈦高爐水渣加工工藝,廣泛探索礦渣微粉加工工藝,為水渣循環利用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該公司水渣處置部經理宋彥冬介紹:“目前,河鋼承鋼水渣通過包爐銷售和噸渣外銷等銷售方式,不僅節省了水渣儲運費用,今年前5個月還實現了外銷創效140萬元?!痹摴靖刹柯毠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他們不僅自主承擔渣山覆土種植任務,將廢渣堆成的渣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青山,而且通過技術研究和對標學習,成功開發了水渣制磚項目。該項目投產后,多年囤積的廢渣被加工成環保耐用的建筑材料,每年可消耗沉積水渣100萬噸以上。
踏上河鋼承鋼職工們自主開拓的道路,《中國冶金報》記者一行只見渣山的盤山路旁種滿了耐旱的楊柳。往日塵土飛揚、寸步難行的渣山,早就沒了蹤影。宋彥冬自豪地說:“為避免汛期出現山體滑坡等災害,我們還自主修建了600多米的防洪壩。”
“通過引進地方企業合作,水渣制磚產線將于今年底前投運,不僅節省了加工費用,降低了采購成本,還扶持了地方企業?!彼螐┒f,“‘取渣—制磚—外運’的循環新模式,解決了水渣運輸和大面積存儲等難題,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久后,渣山將徹底變為能創效的‘金山’?!?/span>
滯銷變熱銷
6月12日,《中國冶金報》記者一行走進河鋼承鋼再生資源公司廢次材加工整理項目部,只見幾名工人正在利用天車整理剛剛進場的廢次材。
廢次材加工整理項目部是對河鋼承鋼軋鋼產線下線的短尺、甩廢、切余的廢次材等,進行集中加工、整理、外銷的單位。今年初以來,該部在推出定尺加工業務的基礎上,依托河鋼承鋼營銷平臺和政策,創新營銷模式,實現了整理材增值銷售,僅5月份就創效1310余萬元,利潤超月度目標4%。
該部經理張起表示:“今年初以來,針對疫情對企業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們深入貫徹集團和公司部署,積極組織整理材外銷,克服物流、場地、人員、設備等方面的困難,做到應發盡發,最大限度盤活庫存資源。”
今年2月份以來,廢次材整理項目部干部職工放棄節假日,積極與下游客戶對接;同時主動延長工作時間,為客戶提供整理材加工和發運服務,單日最高發運量達到15車次。特別是在發運集中的4月份,為保障最大限度發運產品,該部10余名干部職工經常每天6時就到崗,一直工作到21時才下班。
在項目部擔任天車維護工的湯殿興回憶說:“白天組織發運,經理想方設法協調相關部門延長廠區外發時間,確保客戶訂單產品能及時發運。遇到天車檢定修時,天剛蒙蒙亮,經理就帶著我們開始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白天整理材的包裝及發運?!?/span>
湯殿興住在距離單位6公里外的雙塔山,只要遇上天車維護,他早上4時就起床奔往單位。他說:“經理帶頭干,大家不管裝卸車還是維護運輸車輛秩序都搶著去干,我可不能掉鏈子?!?/span>
張起說:“得益于河鋼承鋼大平臺的好政策,我們跟客戶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互幫互助克服市場危機,我們通過‘精品式’包裝整理材,依托新的營銷模式,使其售價顯著提升。”今年前5個月,該部累計外銷整理材近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289.6萬元。
敢闖敢拼、開拓進取的河鋼承鋼人積極探索先進的可持續發展技術,最大限度挖掘廢棄物料價值,同時開展了瓦斯灰深加工、氧化鐵皮加工、廢棄物資分類回收等業務,為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冶金報》(2020年07月01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