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京西門頭溝山谷里,宛若綠色城堡的首鋼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年要接待全國各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區、學校等參觀者近萬人。這個不是景點勝似景點的地方,為什么會吸引這么多目光?因為這里是北京首家獲批的國家級城市固廢循環經濟示范產業園區——魯家山循環經濟(靜脈產業)基地、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培訓教學實踐基地,首鋼轉型發展環境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2014年,首鋼環境有限公司成立。五年來,作為首鋼發展新產業,打造城市綜合服務商的承載平臺,首鋼環境櫛風沐雨,集聚優勢,探索實踐,積極發展環境產業,聚焦打造一流環境綜合服務商目標,扎實落實集團重點培育新產業定位,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努力爭創首鋼轉型發展“排頭兵”。
五年來,首鋼環境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新趨勢,圍繞環保企業面臨綜合能力轉型升級、技術和發展模式持續創新,理性投資穩健發展等更高要求,突出高質量發展,主動適應新挑戰、新變化,轉變發展思路,整合優勢資源,挖掘增長潛能,激發創新活力,通過創新驅動帶動企業做規模提效益。
●轉變發展思路增強闖市場意識
首鋼環境從冶金固廢起家,通過轉型發展,確立了以城市固廢處理為主的發展方向,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的項目開發向產業拓展的轉變。但要實現大發展,必須做實市場,必須以前瞻性、戰略性、開放性新思維,以更加開闊的眼界、更加包容的胸懷積極主動向環境產業的更大市場挺進,努力在市場上尋求突破。
幾年來,首鋼環境堅持以國內市場為主,明確現有產業發展的潛力和競爭優勢,按照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思路,統籌協調京內、京外兩個市場。聚焦優勢產業,公司領導掛帥圍繞五個板塊、三大主業帶動干部職工開拓市場。以北京市場為根基,努力深耕細作,打造魯家山環保宣教基地、工程建設示范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同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有利時機,積極向京外市場拓展,除合作建設長治項目外,先后與河北、遼寧、江蘇、寧夏、山東、云南等地區,以及部分鋼鐵企業,就垃圾焚燒發電、污染土處置、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煙氣脫硫脫硝脫白、環保監測項目等廣泛進行接觸,深入現場考察調研,了解對方需求,并邀請對方到首鋼環境參觀考察,增強相互間深度了解和信任,達成多項合作意向或簽署框架協議。
社會市場的不斷開拓,不僅使企業積累了寶貴經驗,而且擴大了首鋼環境的品牌效應,助推產業發展綜合實力的提升。圍繞增強全員的市場意識,建立了市場開發的激勵機制,以創造利潤價值等為基礎,對成功實施的項目按一定比例給予主要參與人員獎勵,充分調動干部職工齊心協力闖市場的積極性。
●創新管控模式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首鋼環境為適應“十三五”環境產業戰略發展需要,按照內部公司化、外部市場化的方向,積極搭建有利于環境產業發展的管控平臺體系。落實機構調整、職責完善、流程梳理和制度建設,建立了環境平臺公司與專業運營公司兩級管理體系。平臺公司主要行使管方向、管戰略、管投資、管干部、管激勵等宏觀職能,專業運營公司主要抓項目管理、運營質量、成本核算、經濟效益等微觀職能。通過明確管理界面和權力清單,有效促進了首鋼環境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水平和管控能力提升。
推進依法合規經營,規范企業管理。公司成立以來,把落實集團制度體系與環境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累計制定頒發企業制度63項,進一步完善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的制度體系。加強風控體系建設,制定了《全面風險管理制度》《風險控制手冊》等風控制度。抓好“三重一大”制度建設和執行,推進黨委會、董事會和經理層工作規則及“三重一大”實施辦法有效貫徹落實,明確逐級責權,實現了決策更加規范高效。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職工關注的焦點,也是企業改革發展的強大推進劑。聘請中智公司調研國內環保行業薪資狀況,通過分析、研判,形成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組織實施,打通了“三支人才”成長綠色通道,突出了關鍵崗位的作用,激發了干部職工干事業的熱情。此外,積極調整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辦法,對技術研發、項目開發、重點工程等關鍵崗位、關鍵團隊,在薪酬分配方面建立更加符合行業規律的激勵政策;對運營實體實行效益目標與激勵掛鉤的方式,以規模效益效率為中心,鼓勵多創多收。薪酬分配和績效考核機制的逐步完善和實施,助推了環境產業的規模效益的提升。
●創新發展模式做大產業規模
結合“十三五”中期評估調整,首鋼環境提出經營發展模式由重資產投資向輕資產投資,由靠投資拉動向技術創新拉動“兩個”轉變。利用多種形式開展籌資融資,解決資金掣肘發展問題。積極推進產融結合,研究股改上市;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解決新建3萬噸煤基活性焦項目70%新設備采購資金問題,促進項目快速推進,形成規模;積極尋求政府資金支持,生物質一期工程、殘渣暫存場和北京首鋼餐廚垃圾收運處一體化項目(一期)等,均爭取到國撥資金較大比例支持,長治項目獲得2.67億元授信額度固定資產貸款及中西部重點領域基礎設施補短板補助金1372.5萬元;取得興業銀行綜合授信額度3億元。
創新服務模式。圍繞鋼鐵業環保需求,首鋼資源公司積極協助首鋼鋼鐵業開展高爐干法除塵灰、廢脫硫劑等固廢面臨的處置難題,實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既為鋼鐵企業降低了高昂的處理費用,又擴大了首鋼環境產業的業務領域。技術設計中心團隊圍繞自有特色技術和技術積累,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先后為綠色動力、印度JSL、馬來西亞等公司提供生活垃圾焚燒設計方案及技術咨詢服務,進一步拓展了外部市場,提升了技術價值。監測中心圍繞服務增值尋求轉型升級,改變人工和定點監測提供線下數據的傳統作法,探索“環保管家”一站式管理模式,通過實施北京市大興區十一家社區醫院污水處理站和中科院燈光保障研究所燈光實驗室建筑項目環保驗收“一站式”服務,增加了客戶黏性,得到業主肯定。
創新合作發展模式,加快項目推進。利用合作企業具有的良好政商關系和資源優勢,首鋼資源公司與北京民佳公司通過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作建成通州100萬噸/年建筑廢棄物資源化項目,實現短期內投產運營。“短平快”的合作模式創新,為加快項目投資回報提供了積極借鑒。
推動對外開放。首華公司引進行德國原位污染土修復技術,實施參與焦化廠(綠軸)原位污染土處置項目,快速掌握世界一流技術,邁出了向工程管理型企業轉型發展的第一步,既在實踐中鍛煉了技術團隊,又積累了污染土原位修復新技術、新經驗,為打造集“技術研發與咨詢、工程實施、運營管理”為一體的污染場地修復高新技術企業奠定了基礎。
推進協同高效發展。圍繞魯家山園區運營和在建項目,抓好統籌協調,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高效。餐廚收運處一體化項目緊緊依托生物質公司,實現了生產用水、電、氣供應和循環利用以及產生垃圾的焚燒發電。
●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也是一個企業實現次級突破的強大動力。首鋼環境從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特、新、尖”的技術發展路線,以產業為支撐,優化科技管理體系,搶占行業制高點,提高核心競爭力。
搭建技術創新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環境保護冶金工業污染場地風險管控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推進首鋼技術研究院環境分中心建立,通過整合集團技術資源,建立起強大的研發體系;加強首鋼環境與運營公司兩級研發體系建設,形成研發資源的上下銜接、優勢互補和共用共享。
圍繞對環境產業有重大推動作用的科技項目開展課題攻關和技術研發。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成套技術、熱脫附土壤修復技術、建筑垃圾再生透水混凝土和再生干混砂漿技術、生活垃圾爐渣干法分選、煙氣凈化、飛灰高溫熔融及副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型成果,形成了一批專利和專有技術。2014年以來,首鋼環境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研發項目9項;發表論文300余篇;申請專利61項,取得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31項;獲得國家、省部級和首鋼級科技創新獎勵18項。
加強企業資質體系建設。取得環保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三級);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指南10項;建成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實驗室,獲得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證書;成為北京市工業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成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和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大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核心技術及裝備實現工程化應用累計達2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