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徐可可 通訊員 茍新超 報道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江蘇省2024年度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評價A級企業名單》,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鋼)繼2022年全省首家通過超低排放改造鋼鐵企業后,再次首批獲評環??冃級“長流程鋼鐵”企業。由此,永鋼與一河毗鄰的4A級永聯景區構成“碧波塔影,田園鋼城”環?!?A”工廠,為產城融合發展持續注入綠色活力。
今年是永鋼四十周年廠慶。40年前,1984年永聯村自籌資金30萬元起家創辦的“沙洲縣永聯軋鋼廠”,走上了工農互補、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40年來,永聯、永鋼始終堅持“共建共享”、“既達國標,更達民標”的綠色發展理念,形成了命運共同體,實現了產城融合發展。此次獲評A級企業,是永鋼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不僅證明了永鋼在環保績效方面的卓越表現,也展示了永鋼在推動工業與農業農村和諧共生、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
兩大“法寶”構建“5A”工廠基石
永鋼環??冃級企業與永聯4A級旅游景區的協同,共同構成了“5A”工廠的基本內涵?!?A”工廠的背后,是永鋼不斷探索和實踐更加高效、環保的管理模式,為提升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和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何以“5A”?關鍵在于兩大“法寶”:一是永鋼實施的“氣、水、固、管、園”五維一體、協同治理的環??冃級企業管理體系,二是永鋼獨具特色的“331554”工作法。
在“氣”方面,永鋼發力超低排放。
10年前,2014年,也是《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發布前5年,永鋼投資7億元,建設了國內最先進,也是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焦煙氣凈化裝置,超前實現了燒結煙氣“五脫”——脫硫、脫硝、脫二噁英、脫重金屬和除塵,率先實現了燒結工序有組織超低排放。綜合脫硫效率在99%以上,不產生脫硫灰,產出的副產品為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98%濃硫酸。10年間,永鋼持續自主攻關迭代升級,形成了專利28項,技術訣竅126項,在排放穩定達標的前提下將治理成本控制在12元/噸礦的行業最佳實績。
此外,永鋼還率先引進煙氣治理的引領性技術,采用預處理+水解+活性炭脫硫一體化工藝,建成處理量30萬Nm3/h的高爐煤氣精脫硫項目,具備加熱爐排放煙氣SO2<35mg/m3的處理能力,全年可脫除二氧化硫423噸。創新性地在加壓機出口設置了凈化裝置調節閥,動態調整凈煤氣和原煤氣的比例,在環保達標的前提下做到能效指標最優,日常消耗成本約0.0036元/Nm3,是行業內運行成本最低的一套高爐煤氣精脫硫裝置。
在“水”方面,永鋼勇當“水效領跑者”。
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永鋼強化節水管理,完善污水收集系統,配備深度處理裝置,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建立工業用水智能管控平臺,從取水、用水到污水處理、中水回用進行全周期閉環管理,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99.06%,在水資源相對豐沛的南方地區,取得較好的節水效果,獲評國家級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稱號。2019年6月5日,第48個世界環境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率領檢查組來到永鋼集團污水處理廠檢查,對永鋼的綠色發展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在“固”方面,永鋼通過循環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為實現固廢不出廠、資源循環利用,永鋼成立了循環經濟產業園,推動鋼渣、冶金塵泥等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助力產業鏈循環發展,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評定為全國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之一。
在2018年,永鋼投資5000萬元引入鋼渣3D打印生產線,將鋼鐵冶煉產生的固廢鋼渣,通過熱燜、篩選、精磨等工序,經合理地配比相關輔料后,形成打印所使用的“油墨”,可以打印出硬度不低于傳統混凝土硬度的成品,有效實現了“變廢為寶”,在滿足建筑要求的同時,更滿足了綠色環保要求。目前,3D打印的生態廁所、公交站臺、景觀綠化墻等已被廣泛應用,被譽為江海交匯第一灣的“張家港灣”也應用了永鋼集團3D打印的產品。
在2019年,永鋼投資3.41億元建設了年處理25萬噸的冶金塵泥項目,在全國首次采用“水洗+轉底爐”復合工藝回收高氯高鋅冶金塵泥,消除氯離子、堿金屬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鐵、鋅等有價資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還可用于發電,每年可產生約2億元經濟價值,實現了冶金塵泥無害化和鐵鋅固廢資源化利用。
2023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內的多家政府部門密集調研永鋼,為其探索“無廢城市”建設提供經驗。
在“管”方面,永鋼不斷探索、優化數智管理。
在管理層面上,永鋼不斷探索、優化,建立健全內部管控制度,采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對生產、輸配、消耗和處理環節實行動態監控和數字化運營。通過智慧能源平臺和超低一體化平臺,將20項節能減排制度文件,落實到全員管理。智慧能源平臺將394臺運行操作標準轉化為數字化邏輯,實現750個監控數據點位的線上監測;管控治一體化平臺對廠區2892個點位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對偏差數據分級推送、快速響應,將事后管理轉化為過程和事前管控。
在“園”方面,永鋼著力打造園林工廠。
早在2007年,永鋼集團已對廠區環境進行總體規劃、設計與改造,將廠區周邊500米內的土地建成苗木基地和經濟園林,廠區綠化面積近50萬m2,全域總綠化面積達5000余畝。2012年永鋼集團“鋼鐵是怎么煉成的”榮獲江蘇省工業旅游區榮譽,并支撐永聯景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景區。永鋼“花園工廠”的打造與永聯村的生態文明建設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了“共建共融”。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全員環保意識,永鋼在現場污染源治理、項目建設過程中同步推進“園林工廠”風貌提升,倡導全員改善,按照“河道變濕地、車間變花園、廠區變景區”的思路,努力打造“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碧波塔影,田園鋼城”。累計建綠、增綠290.28萬m2,廠區綠化覆蓋率達37.7%,固碳4354噸/年。如今,企業綠樹環繞,周圍的環境也越來越生態化,喜鵲、斑鳩、白鷺等野生鳥類也來這里安家落戶。前段時間,原料場員工在廠區綠化中發現了一只蜂鳥,發在同事圈引起熱議。
除了五維一體的管理體系外,永鋼還創建了獨具特色“331554”工作法。
近年來,永鋼圍繞績效A級、持續超低的目標,總結創建了環?!?31554”工作法,具體來說,“三個視角”、“三條主線”、“一個目標”、“數據五看”、“項目五問”、“四級聯查”。
“三個視角”是指看行業標準要求、看對手最佳實踐、看自己精益運營,找到環保工作的著力點。
“三條主線”是指環保設施運管、環保體系健全、平臺數據應用,勾勒出環保工作的脈絡。
“一個目標”是指績效A級、持續超低。
“數據五看”是指看登陸頻次、看設備在線、看數據真偽、看問題閉環、看改善價值,應用平臺數據管控。
“項目五問”是指項目是否必要、技術是否可行、投資如何節約、工期如何控制、風險如何管控,避免環保技改項目盲目上馬。
“四級聯查”是指分廠車間級檢查、總廠/事業部級檢查、公司專業部門級檢查、外部專家級檢查,壓實環保屬地網格化責任制。
三個“密碼”打造工業與農業農村和諧共融綠色典范
永鋼的綠色發展不僅彰顯了企業對綠色環保的堅定執著,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鮮活實踐。2022年,永聯、永鋼“鋼鐵產業綠色低碳全鏈賦能鄉村振興項目”榮獲第7屆中國工業大獎,為工業與農業農村和諧共生提供了現實范本。
理念超前、行動自覺、共建共享是永聯與永鋼打造工業與農業和諧共融綠色典范的關鍵密碼。
理念超前。永卓控股董事局主席吳耀芳經常說:“環保工作,不僅要達國標,還要達民標,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既達國標,更達民標”已成為永鋼集團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也是永鋼人保護家鄉水土的鄉愁情節和底層邏輯。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認識是行為的先導在永鋼,“文化自覺”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企業環保工作的靈魂、關鍵和基石。
行動自覺。在環保理念的引導下,永鋼環保始終堅持舍得投資、適度超前的原則。十八大以來,已累計投資近100億,共實施了200多個環保項目,從水、氣、聲、渣等方面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永鋼認為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投資不是單純的“投入”,還會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回報。事實證明,永鋼適度超前的投資不僅給企業贏得了發展先機,還助力了地方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所在地永聯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國家4A旅游景區”,在全國60多萬行政村中上繳稅收、經濟總量排名全國前三。
共建共享。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聽取永聯村黨委書記、永卓控股董事局副主席吳惠芳的匯報后,殷切囑托:“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div>
如今,在永聯10.5平方公里土地上,4000畝苗木基地、3000畝標準化高效農田、400畝果蔬基地、100畝特種水產養殖場,與1000萬噸綠色清潔鋼鐵制造基地和諧共存,生產出的永聯大米和聯峰鋼材都是遠銷海外的優質產品,展現出一幅由“小鎮水鄉、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的“農村現代畫”。
永鋼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實踐探索,不僅為企業發展贏得了先機,也為行業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永鋼管理層保護環境的意識、舍得投資的做法、共建共享的理念是可復制的,永鋼人勤奮實干、開拓爭先的精神是可復制的,企業綠色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模式是可復制的。
展望鋼鐵行業未來,綠色發展勢在必行。永鋼將繼續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政府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同時秉承高站位、高起點原則,持續推進超低排放常態化管理,保持環??冃級鋼鐵企業,力爭成為中國鋼鐵工業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和共同富裕的先行者。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