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趙萍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中國碳市場落實主體減排責任、降低社會減排成本,充分發揮了市場在碳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致力于推動低成本實現“雙碳”目標。上線交易3年以來,中國碳市場取得哪些成效?尚存哪些差距需追趕?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7月20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在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4(第十五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大會上對此進行了講解。
圖為嚴剛
他介紹,當前,中國已建立起全球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底,中國碳市場累積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為249億元;交易價格穩中有升,碳價基本維持在50元/噸~80元/噸;2021年、2022年度配額履約完成率分別為99.61%、99.88%。且自2021年7月16日上線交易正式啟動以來,中國碳市場建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包括全流程制度框架和支撐體系基本建立、制度體系與各項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碳市場數據質量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碳價格發現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形成、全社會減排成本降低、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提升等6方面。
他同時指出,當前,我國碳市場建設離更有活力、更加有效、更具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碳市場建設尚存差距,主要在以下4方面。
一是納入市場管理行業類型單一。由于單一行業內的企業在技術水平、要素結構、風險因素等方面較為相似,企業間同質化程度高,碳減排成本差異小,單一的交易主體無法實現行業間優勢互補。
二是市場調控手段不足。配額結轉、有償競買、儲備等配額供需及碳價調控機制方面的配套政策尚處于空白。
三是市場交易規模及活躍度有待提升。我國碳市場呈現日常交易量少、交易時段集中、價格傳導機制受阻等特征。同時,碳市場多樣性和國際性不足。
四是暫未納入碳市場的行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需進一步提升。需全面加強對未納入碳市場企業排放數據質量的管理。
隨后,他分析了鋼鐵行業當前納入全國碳市場面臨的形勢。他指出,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大,是僅次于發電行業的第二大碳排放行業。同時,鋼鐵生產工藝流程復雜,企業間排放水平差距大,如工序環節和中間產品繁多、不同企業工藝流程差異大、涉及生產工序多少不一、碳排放水平差距顯著等。此外,鋼鐵行業數據質量管理也面臨更大挑戰,即工序級產品產量、二次能源等活動數據計量和管理水平仍有差距,包括分工序計量設備配備不完善、盤庫存數據準確性有待提高、混合煤種判斷困難等。
對此,他就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提出兩方面建議。
一方面,鋼鐵行業要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控制,提前謀劃碳資產管理,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重視企業自身數據質量管理,明確重點排放單位負有主體責任,是第一責任人。二是摸清碳排放底數,夯實數據基礎。摸清、摸準企業在各個重點工序環節的排放情況,對企業碳排放現狀“精準畫像”,評估企業碳排放現狀和減排潛力,識別碳減排關鍵工序。三是加強工序級碳排放核算關鍵參數統計計量和檢定校準,包括開展燃煤等化石燃料煤質實測;提高鐵水、粗鋼等工序產品產量、工序二次能源消耗量及含碳原料消耗量等數據的計量統計水平等。四是建立企業內部數據質量控制體系。設置專人專崗負責碳排放數據管理、月度存證、年度排放報告編制及交易、履約。五是優化配置碳資產,提前制定交易和減排計劃。將碳管理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內容,將碳市場工作融入生產決策各環節,并根據碳市場動態和自身排放情況,制定合理的履約策略,包括購買碳配額、采取減排措施等。
另一方面,鋼鐵行業要推廣低碳技術,降低碳排放強度。他指出,高爐、燒結等主要排放工序是鋼鐵行業減排重點,可實施節能改造、優化用能結構和工藝結構、工藝技術革新、產品選代升級等降碳措施。具體來看,在提升能效方面,可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能源轉換效率;推廣應用鋼鐵制造全流程節能降耗先進技術和裝備;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提升系統能源管控水平。在優化工藝結構方面,可推動由高爐-轉爐長流程向廢鋼-電爐流程和直接還原鐵-電爐流程等技術路線轉變,提高廢鋼比。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可降低焦比、燃料比,優化高爐冶煉用能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在工藝技術革新方面,可推廣氫基豎爐直接還原煉鐵技術、氫基熔融還原煉鐵技術,以及在原有高爐流程進行噴吹氫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