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杜笑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11月14日,以中國冶金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陳玉千為組長的中國冶金報社采訪組一行到中冶武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冶武勘)調研、采訪、學習。
采訪組一行與中冶武勘黨委書記、董事長臧中海就國內外鋼鐵、冶建行業發展未來,以及加強企業產品、技術推廣和品牌形象宣傳等進行深入交流。中冶武勘董事會秘書兼企管部部長和投資部部長張浩、副總工程師兼科技部部長張興元、中冶武勘智誠(武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暢、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牛博、新能源公司總工程師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李海峰等相關負責人,中國冶金報社副總編兼新媒體中心主任呂兵、冶建部主任杜笑等參加調研、采訪和座談。
圖為臧中海
在座談交流中,臧中海詳細介紹了企業發展及生產經營情況,并對中國冶金報社長期以來給予中冶武勘的支持表示感謝。他介紹說,中冶武勘創建于1955年,是首批全國勘察設計百強企業,是中國中冶全資子公司,是世界500強、特大型央企中國五礦旗下重點骨干子企業,是國內首家開展南極科考、大洋科考的工程勘察設計企業。
近年來,中冶武勘堅持“冶金勘察國家隊,資源保障主力軍,基本建設排頭兵,巖土工程、數智應用、資源勘查領域具有特色的工程集成服務提供商”戰略定位,圍繞促進“國家金屬礦產資源供給與安全和冶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功能定位,總部構建勘察設計咨詢核心業務,資源勘查、數智應用特色業務,清潔能源、特色基礎設施主體業務的“1+2+2”業務組合。結合行業競爭趨勢和公司業務模式轉型經驗,未來將以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全過程服務的視角,注重發揮全產業鏈優勢,通過內部產業協同和整合外部資源,創新集成規劃設計、投融資、工程建造、項目管理、運維等服務,向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動態打造基于一體化解決方案理念的產品線,通過產品化塑造業務差異化競爭力和品牌形象,打造公司業務發展的新引擎。
中冶武勘服務于中國寶武、首鋼在內的全國80%以上的鋼鐵企業,被譽為“寶鋼工地第一家”“冶金建設的尖兵”;在房建、市政、交通、電力、石油、化工、建材、礦山等行業均有建樹,與保利、華潤、中石化、國電等大型集團企業開展業務合作。中冶武勘分子公司遍布全國,公司業務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巴基斯坦、厄瓜多爾、秘魯、巴布亞新幾內亞設有海外分支機構。目前,中冶武勘累計完成各類工程項目4萬余項,31項工程榮獲國家優秀工程金銀銅獎、300余項工程榮獲省部級優秀勘察工程獎。
臧中海表示,目前中冶武勘守正創新、乘勢而上,正在持續建設勘察行業領先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希望以此次交流為契機,與《中國冶金報》攜手并進,開展一系列企業品牌宣傳活動,及時、充分展示公司的改革發展成果和技術創新產品,講好企業故事,弘揚企業品牌,為企業今后更好地開拓市場提供強大助力,讓公司的技術和服務得到更廣泛的推廣。
圖為陳玉千
陳玉千首先介紹了鋼協黨委何文波書記提出的鋼鐵行業“1231”工作目標以及“232”重點工作推進體系,并對中冶武勘近年來在臧中海董事長帶領下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鋼廠智慧應用、氫能地下儲存等方面取得的突破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何書記提出的“232”重點工作推進體系,即研究和推進“產能治理新機制”和“優化和完善聯合重組政策導向”兩大基礎舉措,“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極致能效工程”“產能置換”三大鋼鐵改造工程,以保障鐵資源供應安全為目的的“基石計劃”和以拓展鋼鐵材料應用空間為目的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兩大產業發展計劃鋼鐵行業的重點工作中,包括產能置換、超低排放、極致能效、基石計劃、鋼結構、智慧制造和雙碳目標等7個方面都與中冶武勘的主營業務緊密相關,中冶武勘有遠大的發展前途。
中冶武勘成名于冶金勘察工程、成長于地下空間開發、成功于綠色新能源,依靠科技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彰顯了央企的大國責任擔當。特別是近年來中冶武勘致力于國家“卡脖子”技術科研攻關,在智慧應用、資源勘查、新能源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不斷打造核心技術、特色品牌和冠軍產品。他表示,中國冶金報社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推廣中冶武勘的先進的技術和經驗,講好中冶武勘品牌故事,全面展示中冶武勘品牌新形象,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激發新動能、實現新跨越、助力行業新發展。
陳玉千最后歡迎中冶武勘能加入中國冶金報社高質量發展的朋友圈和資源庫,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鋼鐵實踐,貢獻中冶武勘的力量。
采訪組一行還在座談會前后在中冶武勘企業展廳和全國首個超大型圓環支撐體系的地下空間結構、圓環支撐直徑達到188米的武漢周大福金融中心深基坑項目現場進行參觀,直觀感受到了中冶武勘在勘察設計、智慧應用、新能源等領域的強勁實力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