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賈林海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電力行業和鋼鐵行業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作為碳排放最大的行業,電力行業正圍繞‘雙碳’目標、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等要求,加速推進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3月2日,在甘肅省嘉峪關市召開的“綠色鋼鐵 綠色能源 綠色金融”產業融合大會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黨委副書記、專職副理事長夏忠,在致辭時介紹了我國能源結構的變化,“10余年來,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領跑全球,風光發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電源結構由以煤為主向多元化、綠色化轉變,發展動力由傳統煤電向綠色能源轉變?!?/div>
圖為夏忠
夏忠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7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9.6%,高于煤電裝機占比6個百分點。2012年—2022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量占全部發電量增量的56%,非化石能源逐步成為發電供應的增量主體,以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已全面進入“增量替代”階段。全國太陽能、風力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9億千瓦和3.5億千瓦,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連續13年穩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海上風電和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躍居世界首位。
“過去10年間,中國風電、光伏的新增裝機容量連年占據全球一半;大容量風電機組、新型高效光伏電池等先進技術持續迭代,新能源發電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全球領先,光伏產業為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產量,為全球新能源實現平價上網做出了重要貢獻?!毕闹冶硎?。
“電力行業持續大力推進自身結構轉型,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提升,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支撐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已成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毕闹艺f道,當前,電氣化發展呈現“協調互動、經濟便捷、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融合”的特征趨勢。
夏忠進一步解釋道,“協調互動”,就是促進用能行業與能源電力行業協調發展,推動電力供需交互響應,提升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敖洕憬荨?,就是確保各類用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按照合理需求享有電力,提升用戶電力獲得感?!皠撔买寗印保褪侵С蛛姎饣I域融通創新,構建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電氣化發展生態圈?!熬G色低碳”,就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滿足日益增長的綠色電力消費需求。“智能融合”,就是實施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促進電力系統數字化轉型,支撐智慧能源系統建設。
夏忠介紹,近年來,我國電氣化進程穩步推進,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約27%,處于國際前列。工業部門電氣化率達到26.2%,傳統高載能行業電氣化水平穩步提升,高技術制造業用電高速增長;建筑部門電氣化率達到44.9%,熱泵電制冷暖供應逐步推廣、光儲直柔建筑開展有益探索;交通部門電氣化率達到3.9%,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約520萬臺,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目前,農業農村電氣化率已達到35.2%,農村用電條件明顯改善,農機電氣化設備推廣應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當前,電氣化發展已經超出電力行業傳統邊界,深度帶動重點行業和主要部門用能形態發生顯著變化,促進電能替代深入重點行業工藝環節、融入關鍵領域用能轉型,拓寬終端用能電氣化市場?!毕闹艺f,與此同時,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和高水平電力供需動態平衡,需要加強用能行業與能源電力行業創新協作,共同營造提升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的良好環境,共享電氣化發展紅利,統籌電氣化發展與電力供應保障,確保電力等能源穩定供應,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夏忠介紹,當前,國內外鋼鐵行業低碳發展主要聚焦于推廣應用電爐流程、氫冶金、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清潔能源利用等。從鋼鐵行業轉型路徑來看,擴大綠色能源電力生產及其在鋼鐵行業中的消費比重,能夠實現電力行業和鋼鐵行業耦合發展,實現兩個行業碳排放協同下降,共同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近年來,中電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積極服務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及時把握能源電力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多次開展新能源發展、綜合能源應用、電力市場建設、增量配電網、碳排放權交易、電能替代、電氣化情況等方面的專題調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著力促進綠色能源快速發展和電氣化水平穩步提升?!毕闹冶硎?,“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能源革命,一如既往地加大與上下游行業企業的溝通協調力度,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及各鋼鐵企業一道,搭建開放、包容、共享的溝通交流合作平臺,共促綠色能源在鋼鐵行業的應用,協同推進降碳和綠色低碳發展,確保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行業應有貢獻?!?/div>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