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大手筆使用貨幣刺激政策。美聯儲于2020年3月3日、3月15日連續兩次大幅降息至0~0.25%的近零利率,一年內把資產負債表從3.5萬億美元擴大一倍至7萬億美元。2021年美國新上任總統雖然盡力扭轉“重刺激、輕防疫”的局面,但“擴表+刺激”還是再次把美聯儲負債表推升至8萬億美元左右。美聯儲激進的貨幣政策在遏制經濟下行的同時,也推高了資產價格及全球通貨膨脹水平。
與美國不同,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采取“重防疫、輕刺激”的應對策略,成為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2021年全球貨幣超發及階段性供不應求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及導致全球性通貨膨脹,我國抓住“出口大超預期”的時間窗口力推各項改革措施(如適度擰緊貨幣總閘門、實施房地產嚴控、加快出臺“雙碳”目標頂層設計與“1+N”政策體系等),疊加海外需求回暖與綠色轉型同頻共振,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呈現“投資/ 消費降、生產/出口穩”的特點??梢哉f,2021年是我國經濟建設在疫情反復、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海外刺激政策消化等復雜局面下大力推進改革之年,對我國經濟轉向低碳綠色、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義。
2021年“投資/消費降、生產/出口穩” 2022年穩增長壓力或增大
我國鋼鐵工業供應能力有目共睹。即便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勢最為嚴峻之時,我國鋼鐵行業在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仍能竭盡全力保供,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生鐵、粗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800萬噸和7100萬噸,增幅分別為7%和14.5%。
2021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大幅波動、增速下行”的特點。2021年前3個季度GDP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8.3%、 12.7%和9.8%,近兩年前3個季度年均同比增速分別為5%、5.3%和5.2%,均低于2019年6.1%的同比增速(2020年為2.3%)。同時,2021年第三季度當季同比增速“破5”(4.9%),預計第四季度將下滑至3%左右。2021年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呈現“投資/消費降、生產/出口穩”的特點,該特點在第四季度更為明顯。
從消費方面看,雖然2021年1月~11月份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13.7%,但近兩年年均增速為4%,僅為2019年增速的一半(2020年同比下降3.9%),如果剔除今年價格上漲因素,消費水平則更低。從投資方面看,2021年1月~11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近兩年年均同比增速僅為3.9%,低于2019年的5.4%。需特別關注的是,房地產和基建作為傳統的鋼鐵需求大戶(約占鋼鐵需求總量的52%)在2021年第四季度盡顯疲態。基建投資近兩年年均同比增速僅1.6%,不及2019年同比增速的一半。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雖然保持6.4%的年均增速,延續2016年以來的房地產上行周期,但2021年1月~11月份土地購置面積、新開工面積等前瞻性指標已分別同比下降11.2%和9.1%。其中,2021年7月~11月份的土地購置面積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10.8%和17.7%,2021年7月~11月份新開工面積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21.3%和18.2%。2021年8月份,中國恒大暴發流動性危機,不少房企也陸續被曝出經營困難與債務違約風險,房地產業一派寒冬景象。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房地產去金融化意味著房企必須盡快降負債、控杠桿,探索新的經營模式。隨著2022年房地產政策邊際放松,房企轉型壓力將有所緩解,但對鋼材需求的拉動呈現負增長也是比較確定的。目前,市場普遍預測2022年房地產、基建用鋼需求將分別同比下降10%和2%左右。從出口方面看,凈出口是2021年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對我國經濟增長發揮積極作用。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1年1月~11月份我國進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31.4%和31.1%,剔除2020年低基數效應,近兩年年均同比增速分別為13.6%和15.7%,遠高于2019年的-2.7%和0.5%。2021年第三季度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為1.06%,較前一季度回落0.29個百分點;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為3.83%,較前一季度下降3.3個百分點,其中投資拉動率為負值。
正常情況下,粗鋼消費符合第一季度最低、第二季度最高,第三、第四季度逐漸下滑的季節性規律。比如,2019年粗鋼消費在4個季度中的占比分別為23%、26.3%、25.7%和25%,下半年比上半年高1.4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2020年粗鋼消費在4個季度中的占比分別為21.4%、25.1%、27.7%和25.8%,即第一、第二季度低于正常水平,第三、第四季度高于正常水平,下半年比上半年高出7個百分點。2021年海外需求快速反彈,疊加國內需求慣性延續,粗鋼消費在4個季度中占比分別為26.4%、28.4%、23.8%、21.4%,上半年反而比下半年高出9.6個百分點。如果2022年海外需求逐步回落,國內消費挖潛不及時,則穩增長壓力或增大。
據有關數據統計,2019年~2021年,我國鋼材間接出口量分別為8500萬噸、8900萬噸和1.12億噸(2021年為預測值)。那么,這3年國內鋼材凈需求(剔除直接和間接鋼材出口后)分別為8.61億噸、9.65億噸和8.70億噸,即2021年國內鋼材凈需求僅比2019年增加1000萬噸左右,較2020年下降9500萬噸。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增長精神,并考慮到經濟政策的連續性,預計2022年國內凈鋼材需求量大概率低于2020年,與2019年較為接近;在釋放節奏上,2022年第一季度與2021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第二、第三、第四季度按正常季節性規律分布。
預計2022年上半年我國凈出口良好態勢仍可延續,下游制造業及終端消費在穩增長刺激下也將企穩回升。但是,在“房住不炒”“三條紅線”等立足長遠的調控政策下,2022年房地產對鋼鐵需求的支撐作用或有限。悲觀估計,2022年房地產用鋼需求將同比下降10%,基建、機械、造船、汽車、家電等將分別保持2%、5%、10%、4%、7%左右的增速,那么國內鋼材凈需求同比僅增長0.29%,即較2021年基本持平(如前所述,國內鋼材凈需求為8.7億噸)。但如果房地產用鋼需求與2021年持平,則國內鋼材凈需求將同比增長3.3%。
由此,悲觀估計2022年粗鋼表觀需求量約為8.8億噸,同比下降10.4%(房地產需求下降10%,其他增速采取謹慎樂觀估計);樂觀估計2022年粗鋼表觀需求量約為9.6億噸(房地產需求同比持平,其他增速在樂觀估計的基礎上適當調降),同比下降2.2%。此外,2021年我國粗鋼凈出口約為3863萬噸,同比增長25.7%,低端粗鋼出口將受進出口政策調控抑制,鋼材出口即便有增量也多以中高端鋼材或鋼材下游間接出口。如果2022年下半年出口形勢走弱,鋼材凈出口大概率同比下降至2000萬噸,樂觀預計則按4000萬噸測算。
在此需求預測前提下,預計2022年生鐵及粗鋼產量情況大致有兩種可能:
一是生鐵產量8億噸,同比下降7%;粗鋼產量為9.2億噸,同比下降10%。對應鋼材年均價格同比下降10%。
二是生鐵產量8.5億噸,同比下降1.2%;粗鋼產量為10億噸,同比下降2.1%。對應鋼材年均價格同比下降15%。
哪種可能性大?尚未可知。但可以明確的是,我國海運礦需求增量依然是決定礦價的關鍵變量。若按8億噸生鐵產量測算,鐵礦石供需基本面保持寬松,礦價保持在較低水平;若按8.5億噸生鐵產量測算,礦價可能有所反彈。
鋼鐵行業仍需加強自律 按需組織生產
目前市場對于2022年行業運行發展的主要關注點在于:一是2021年下半年減產成效顯著,2022年是否能鞏固這一成果?二是鋼鐵行業能否精準把握商品供需基本面及行業發展規律,抓住市場機遇提質增效,提升行業在產業價值鏈上的地位?三是后疫情時代耐用品消費終將退潮,2022年我國將在房地產、基建等傳統鋼鐵消費領域釋放多大的穩增長力度?
首先,“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的準確描述,且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落實到鋼鐵行業,考慮到中長期宏觀政策執行的連續性和定力,2022年穩增長利好或將更多作用于下游制造業,尤其是中高端制造業、“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及綠電投資等。
其次,需精準把握、全面理解2021年12月8日~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增長精神。2022年較為確定的宏觀利好因素在于我國貨幣政策適時、靈活調控,一方面可穩定市場預期、保護市場主體活力;另一方面可對沖美聯儲加息壓力。房地產行業大概率仍將在確保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繼續探索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對鋼材需求將繼續向“低開工、快施工、高竣工、促銷售”的方向側重,進一步利好下游制造業需求企穩和利潤改善?;ㄓ娩撔枨蟾囿w現在大數據中心建設、綠電投資等新基建投資。鋼鐵行業需密切跟蹤、及時響應鋼鐵下游需求變化。過高預期或者過度悲觀均不利于鋼鐵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再次,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鋼鐵行業備受上游原料話語權缺失問題困擾。尤其是鐵礦石高度依賴進口,且海外主流供應寡頭壟斷、金融屬性日益增強。歷年來,鐵礦石受資本追捧,鋼漲礦也漲、鋼跌礦不跌的情況并未徹底改觀。若忽視根據鋼鐵下游需求及時調整生產、銷售策略,一味發揮保供能力,則在下游需求預期轉弱時,鋼鐵企業或將在銷售端和采購端兩頭受擠。
最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對鋼鐵行業來說,仍需加強行業自律,按需組織鋼材生產供應及原料采購,抑制市場炒作,避免造成價格大起大落。畢竟,穩定的市場環境才是企業這個市場主體保持活力、穩健發展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