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何惠平 報道
“世界近現代鋼鐵工業已經走過了165年的歷史。在這165年間,伴隨著以電氣化、信息化為主的兩次工業革命,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中心幾經轉移,從最早的英國、美國、前蘇聯、日本依次占據發展的主導地位,均在相應時期為世界鋼鐵工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人類即將邁入智能化、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今天,世界鋼鐵工業已經進入‘中國時代’。”5月27日,世界鋼鐵協會主席,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這樣表示。
圖為于勇
于勇介紹,從1996年到2020年,得益于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在連續25年成為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期間,累計生產粗鋼高達近130億噸,占同期世界總產量的近40%,是美國1890年至1971年雄居世界鋼鐵第一大生產國81年間累計粗鋼產量(41.95億噸)的3.1倍。中國連續15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制造業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1.3萬億元/年,制造業占比比重對全球制造業貢獻的比重達到30%,中國鋼鐵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過去25年間,源于科技進步的強勁推動作用和資源環境的強大約束作用,中國鋼鐵工業不僅在規模與效率方面實現了指數級的變化,更是在節能減排、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方面,引領了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潮流。”于勇說道。
他進一步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世界鋼鐵的可持續發展同樣面臨巨大挑戰。由于中國鋼鐵基數較大,中國鋼鐵工業面臨的挑戰將更為深刻。
一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氣候變化是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碳減排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GDP超100萬億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碳減排的形勢尤為嚴峻。
于勇現場分享了世界碳排放量的一系列數據,分析了在不同時期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的比例關系。他介紹,從1850年到2008年,全球歷史累計碳排放量達到3450億噸左右,其中發達國家歷史累計碳排放量(2500億噸)為發展中國家歷史累計碳排放量(870億噸)的2.9倍,發達國家歷史人均累計碳排放量(257噸)是發展中國家歷史人均累計碳排放量(23噸)的11.2倍,發達國家歷史累計碳排放量和人均累計碳排放量均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
按照《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新制定的碳排放量,1950年到2008年,即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累積碳排放量是1930億噸,發展中國家是850億噸,發達國家碳排放量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的2倍多?!翱梢钥闯?,盡管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歷史碳排放量的差距有所縮小,但發達國家的累計排放量遠高于發展中國家。歷史上發達國家雖然為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做了很大貢獻,但也是大氣二氧化碳排放濃度升高的主要來源?!庇谟抡J為。
從國內方面來看,1850年~2008年,我國歷史累計碳排放量是310億噸,占世界歷史累計碳排放量的9%;我國歷史人均累計碳排放量是29噸,僅占發達國家的11%。1950年~2008年,即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我國歷史累計碳排放量是310億噸,占世界的9%;我國歷史人均累計碳排放量是28噸,僅占發展中國家的6%。
從國際方面來看,1971年,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是3.7噸,美國是20.65噸,而中國僅僅只有0.93噸;美國人均排放量是當時世界人均排放量的5.9倍,是中國當時的22倍。1990年,世界人均排放量是3.8噸,美國達到將近20噸,而中國僅是1.8噸;美國人均排放量是世界的4.95倍,是中國當時的人均排放量的10.2倍。2020年,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是3.8噸,美國是20.25噸,美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倍。
于勇表示,一個經濟體在快速發展的初期,它的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緊密相關。中國鋼鐵的產量和總量達到現在的水平,和世界鋼鐵工業強國的發展歷史是一樣的。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在上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碳排放總量和人均累計碳排放量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碳排放總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有所增加,平均年增量分別為5000萬噸和0.04噸,這符合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規律。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鋼鐵總產量占世界的56.8%,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卻與經濟高速發展上百年的發達國家,站在同樣的標準上作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這是中國的擔當,也是中國的格局。因此,要正確認識中國和中國鋼鐵工業在全球碳減排中所擔當的責任和所處的歷史地位。
二是適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挑戰。世界鋼鐵工業經過160余年的發展,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日本,都帶動了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為世界鋼鐵工業貢獻了較多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于勇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要拿什么樣的貢獻構建全球鋼鐵行業?”
在他看來,隨著中國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特別是中國智能制造和5G技術在全球的領先優勢,未來數字技術會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帶來指數級的改變,同時也會為全球鋼鐵工業帶來巨大變化,無論是在產品、能源綜合利用,還是在減少碳足跡等方面。于勇表示,他特別看好以5G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并認為這些技術將對中國鋼鐵行業進行顛覆性創新。這種創新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以及產品從宏觀向微觀轉變帶來的重大改變。
三是來自材料技術迭代加速的挑戰。一個行業的發展,不僅在于宏觀,更重要的在于微觀??v觀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像德國蒂森克虜伯等國際先進鋼鐵企業已經把鋼鐵做成了材料,并承載著一些自身知識產權的創新。幾十年來,中國鋼鐵工業經歷了從“宏觀”向“微觀”的發展,正在由鋼鐵向材料轉變。材料已經成為各國高科技競爭的焦點。所以,材料是中國鋼鐵工業的未來。
“世界鋼鐵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并理性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材料技術快速迭代等方面帶來的重大挑戰,切實增強、充分展現大國鋼鐵責任與擔當,站在可持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把握世界鋼鐵發展趨勢?!庇谟绿貏e提出,“中國鋼鐵工業要在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材料創新三個方面發揮持續引領作用。”
于勇最后表示,面向未來,中國鋼鐵工業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材料創新”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鋼鐵力量,在引領世界鋼鐵新一輪創新發展中彰顯中國力量,烙下“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