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記者 朱曉波
“當今重大科技突破越來越依靠多學科交叉和多項關鍵技術的集成。當前我國在工業精密設備、高端半導體芯片、基礎與工業軟件等若干關鍵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完善我國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比珖f委員、九三學社陜西省主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面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發展的迫切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郝躍認為,“從0到1”原創性突破,既需要長期厚重的知識積累與沉淀,也需要科學家瞬間的靈感爆發;既需要對基礎研究長期穩定的支持、久久為功,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重點突破;既需要自由探索,也需要從“源頭和底層”為長遠戰略目標提供支撐,整合優化科技要素配置,開展高質量的協同攻關。
郝躍建議,“十四五”時期,對于事關國家長遠競爭力的核心關鍵領域,要全面加強科技創新部署,面向長遠目標形成系統性的布局,前瞻性地儲備技術。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著力加強國家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平臺建設。國家實驗室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特征,是創新全鏈條布局、全要素一體化配置的重要平臺。在此基礎上,迫切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優勢資源,通過國家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平臺,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集中力量實現“從0到1”重大突破,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二是完善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健康的國際合作模式應以“可控開源”的方式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所謂“可控”是在若干環節打造非對稱優勢的“長板”,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所謂“開源”是在此基礎上互通有無、博采眾長,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積極參與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為技術要素跨境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的環境,推動我們不斷取得世界首創成果。
三是創新科技投融資體系。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方式靈活,可以和國家科技投入互為補充,最大程度地激發創新活力。目前,我國企業對短期無法獲利的前沿研究和存在不確定性的未來技術的投入熱情還普遍不高。需要在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上下功夫,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融通渠道,鼓勵資本市場適度放寬對科創企業的盈利要求,形成促進創新的科技投融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