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本報兩會報道組記者 何惠平
“走低碳發展之路,不僅關系到中國鋼鐵行業的生存發展,更是中國踐行承諾要承擔的責任。”全國人大代表,寶武集團武鋼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袁偉霞表示,隨著歐盟提出征收“碳邊境調節稅”,以及國內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鋼鐵行業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在迎接挑戰的同時,抓住綠色低碳發展的契機,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鋼鐵強國和全面引領世界鋼鐵打下堅實基礎。
她指出,過去的20多年來,雖然中國粗鋼產量繼續增長,但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企業節能環保水平持續提升,超低排放的指標嚴格程度超過歐盟,屬于國際領先水平。2020年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進程中,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為545.27 kgce/t,同比下降1.18%,比2000年下降30%以上。碳排放與能源消耗密切相關,噸鋼能耗的下降表明中國鋼鐵企業噸鋼碳排放也在同比下降,但粗鋼產量的快速增長,導致碳排放總量仍然在持續升高。
她同時指出,全球鋼鐵工業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統排放量的8%左右,中國鋼鐵工業由于國內廢鋼積存量較少,工藝流程以高爐—轉爐長流程為主,能源結構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其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成為落實碳減排的重要責任主體,未來將面臨低碳轉型的巨大壓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袁偉霞介紹,在碳減排、碳中和的形勢下進一步減少碳排放需要研究行業共性的流程變革技術,如氫能作為還原劑的使用、鋼鐵生產產生的CO、CO?在鋼鐵或其他行業的循環利用技術等等,這些基礎性技術研究,是需要集鋼鐵及相關行業的人力、物力進行的長期的、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工作,世界發達國家如日本、歐盟都把該方面的項目列入國家研究計劃,如日本的COURSE50、歐盟從2004年開始研究超低碳排放技術(ULCOS),均歷時10年以上,目前還在持續研究。
“十四五”期間,鋼鐵行業將面臨從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到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同時還可能面臨更多來自“碳經濟”的國際挑戰,加快低碳轉型勢在必行。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陣風,而是全行業、多行業的一場持久戰,需要總體謀劃,科學推進。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一方面鋼鐵行業要加速改善生產流程、更新生產設備和使用低碳能源,迅速實現鋼鐵產業和能源結構低碳轉型;另一方面鋼鐵企業要集國家行業之力,開展原始創新研究工作,研發深度脫碳、零碳技術。對此,她建議:
一是在科技部“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設立“鋼鐵行業低碳工藝技術專項、碳中和等原創性研究項目”專項,加大對基礎性、前瞻性、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投入。
二是在“十四五”國家科技計劃中,安排鋼鐵生產的副產品CO、CO?高效綠色應用及多行業協同應用方面的技術研究項目,減少碳排放,促進鋼鐵、能源、化工等多行業綠色協同發展。
三是鋼鐵行業的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不是一個行業單獨可以完成的,建議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成立專門的協調研究結構,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促進碳在行業之間循環利用的支持政策及具體技術,促進國家低碳發展和碳中和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