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經濟日報》援引專家的觀點稱,4月份相關數據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沖了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復蘇回暖態勢明顯。專家建議,下階段,在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結構性信貸供給基礎上,可實施降準,并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助力我國內需市場潛力挖掘,刺激國內總需求恢復性增長。
5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09.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個和2.6個百分點;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0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2萬億元;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6818億元。
從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也可以看出,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為主要貢獻力量,占比超過八成。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2萬億元,同比多增7506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9015億元,同比多5066億元。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初以來,債券發行規模持續加大,對疫情防控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認為,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說明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相關投資活動有所恢復。此外,票據融資規模非常大,說明短期流動資金需求非常強勁。下一步,預計央行仍會維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為企業提供較為有利的金融條件。他同時提醒,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監測,確保資金能夠流向實體經濟,防范一些潛在問題的出現,壓降資金成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預計后續人民幣信貸仍保持強勁格局。一方面,全球疫情超預期蔓延,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需要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貨幣信貸環境,國內逆周期調節政策仍待進一步發力;另一方面,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需求回暖與政策支持將逐步帶動國內企業融資需求擴張。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建議,建議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貸款實際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復與提振;建議貨幣政策要與財政政策打好“組合拳”,處理好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系,在助力經濟增長、提質增效基礎上,保持國內物價水平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