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疫情短期對鋼鐵行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但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會改變,維持經濟平穩向好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在歷經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趨緩之后,必將回到平穩、健康發展的正常軌道上。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或好轉,鋼鐵行業在第二季度也會逐步向好,各項政策措施也將按照國家相關部署有序推進落實?!?月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鋼鐵行業應堅定信心,積極應對,共克時艱。”
第一季度經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
“短期來看,疫情對鋼鐵行業的影響較為明顯,第一季度生產經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李新創認為。
首先,下游行業開工延期導致短期需求下降明顯。建筑、汽車、機械等主要用鋼行業開工延期狀態暫未得到明顯改觀,鋼材需求大幅下降;同時,鋼材貿易商也均持觀望態度,鋼廠庫存顯著增加。
其次,鋼鐵企業物流運輸普遍受阻。為了阻止疫情擴散,從城市到鄉村,全國很多地方采取了封城、封村、封路、封閉小區等多種多樣的隔離措施,航空、水路、公路甚至部分鐵路都被迫停運,交通運輸一度處于癱瘓中斷狀態。成品材出廠和原材料采購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物流運輸難、成本高,成為當前鋼鐵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再其次,疫情導致企業用工普遍緊張。部分企業員工居家隔離,難以保證正常出勤,甚至有部分企業因為有員工感染被勒令停產,特別是湖北省及周邊企業用工問題較為明顯。
最后,上游生產企業延遲開工復工導致原輔燃料供應緊缺。鋼鐵企業焦炭、廢鋼等原輔燃料庫存普遍緊張。受疫情影響,民營煤礦還未復工,國有及省屬大煤礦供應量相比正常運行情況下降明顯,供需失衡導致焦炭價格大幅上漲,提高了鋼企采購成本。
從下游主要用鋼行業來看,預計建筑行業以公路、港口碼頭等為代表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以5G基站、特高壓、城際軌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為代表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的用鋼需求將補償性釋放,機械、汽車等行業也將出現反彈。根據冶金規劃院研究預測,2020年我國鋼材消費量為8.48億噸~8.69億噸的可能性較大(2019年為8.95億噸),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當前,鋼鐵行業應堅定信心,積極應對,共克時艱。”李新創提出3條建議,一是建議企業積極爭取地方支持,盡快解決物流受阻問題;二是建議企業加大復產用工保障力度,盡快恢復正常生產;三是建議鋼企通過地方政府積極爭取金融財政的支持,比如稅收減免、銀行貸款降準降息、社保費率調低和緩交等,渡過難關。
構建“命運共同體”共克時艱
李新創指出,當前疫情下,受運輸受阻、需求大幅下滑影響,鋼企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明顯下降,鋼材價格大幅下降,同時礦石等大宗原燃料價格的影響略有滯后。初步測算,2020年1月末較2019年末,噸鋼利潤下降400元~500元,噸鋼虧損100元~200元;2月初,鐵礦石等原燃料價格影響顯現,預計鋼鐵企業虧損情況略有好轉,預計2020年2月較2019年末噸鋼利潤下降250元~350元,噸鋼虧損0~100元。
為此,他建議行業主管部門、金融信貸部門與鋼鐵企業構建“命運共同體”,著重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統一思想認識,努力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在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鋼鐵企業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保證企業人員安全,努力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創造條件,將疫情影響降到最小,努力避免因疫情被勒令停產的事件發生。
二是加大檢修作業力度。進行全面檢修,為企業安全生產、平穩運行提供良好條件。
三是要努力保持物流系統正常運轉。制訂并啟動大宗物資采購、物流、銷售應急預案,增加鐵路運輸、水路運輸,減少公路運輸。
四是創新銷售模式。鼓勵企業用線上銷售替代線下銷售、與下游用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一系列措施,積極應對疫情對市場造成的沖擊,減少庫存積壓。
五是建立價格風險防范體系??紤]通過參與期貨市場等方式,增強抵御和抗風險能力,防止原材料、鋼材價格劇烈波動,進一步影響企業正常經營。
六是建議從國家層面給予大力支持。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考慮提高中央財政赤字率,加強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實施穩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全社會實際利率下行,減輕商業企業還本付息壓力,支持行業渡過難關,實現可持續發展。
貫徹落實好十二字方針
李新創指出,鋼鐵行業應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投入到這場戰疫中,為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按照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提出的“控疫情、強保障、保安全、穩經營”十二字方針要求,鋼鐵行業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嚴格貫徹落實中央會議精神來防控疫情。鋼協相關單位和廣大企業應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問題導向,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實,不斷健全機制、壓實責任、科學防治。要廣泛動員干部職工,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二是強化各項保障措施,穩定生產運行。針對企業當前存在的困難,重點在能源資源、物流運輸、用工人員等方面做好預案,研究符合企業自身、切實有力的保障措施。同時,鋼鐵行業應積極爭取金融行業支持,保持充足的現金流,防止出現資金風險。
三是堅守安全生產生活底線。根據中央會議精神,鋼鐵行業要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要保持生產生活安全、平穩、有序;避免在非常時期由于人員不足、運輸受阻、原輔料短缺等問題帶來不符合生產要求的生產操作,導致出現安全問題。
四是要共同維護好行業發展秩序。鋼鐵企業要緊盯下游需求動態,根據訂單、資金、運輸等情況,及時、合理調整生產節奏,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堅決反對不顧穩定大局,低價拋售、惡意炒作等擾亂市場的行為,防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特別是對不顧市場恢復減緩、運輸困難、庫存過度增加等風險,而盲目擴大生產,影響后期穩定運行的行為,要堅決反對。鋼鐵咨詢機構、網站要客觀真實地反映市場信息,避免錯誤引導市場。
五是要堅定信心,積極應對。全行業應堅信疫情影響只是暫時的、不可持續的,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行業發展大勢,在疫情得以控制、經濟發展回歸向好的大環境下,鋼鐵行業也必將回歸正軌。
鋼鐵業高質量發展 重點難點工作亟待發力攻堅
李新創表示,“十三五”以來,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鋼鐵行業的政策主線就是去產能和鞏固去產能成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市場秩序和市場信心持續鞏固。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鋼鐵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但他同時表示,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一系列重點、難點工作亟待發力攻堅。
一是鞏固去產能成果。2019年,我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為2677.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7.6%,銷售利潤率僅為3.79%。在鋼鐵行業的清理整頓過程中,存在為規避淘汰、虛報冶煉裝備容量,產能置換中“批小建大”,“僵尸企業”通過產能置換重新投入生產,以及工藝技術進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等實際問題,均使得鞏固去產能成果面臨巨大壓力,正如《關于完善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工作的通知》(發改電〔2020〕19號)所提到的“一些項目產能置換手續不完善,有的存在‘打擦邊球’借機擴大產能的問題”,影響了鋼鐵產業健康發展。因此,國家暫時叫停鋼鐵產能置換,明確在新的產業政策出臺之前不得再備案新的鋼鐵項目,這對于凈化鋼鐵行業發展環境和提振市場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策出臺之前,有可能給鋼鐵體量較大的地方去產能工作增加一定的難度,比如河北省2020年完成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將其產能控制在2億噸以內的任務將面臨挑戰。
二是穩步推進兼并重組。針對掌控力與自律能力弱等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應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強強橫向聯合、產業鏈縱向整合,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國際產能合作等舉措,切實提高產業集中度,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市場調節作用,堅決避免價格戰,有效提高對鐵礦石等資源的議價能力。
三是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天津等重點省市均提出,到2020年底完成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區域城市鋼鐵企業均已啟動了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但目前仍僅有首鋼遷鋼1家鋼鐵企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因此,必須加大超低排放改造的力度,形成若干高水平的A級示范企業,實現“到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力爭60%左右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標。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清潔運輸方式是超低排放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分析疫情影響可以看出,廠內同時擁有鐵路專用線和自有碼頭的鋼鐵企業,具備較好的組織外部運輸的條件,能夠最大程度減輕疫情的影響。
四是加快推進智能制造進程。鋼鐵工業推動智能制造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實現鋼鐵強國的必經之路。目前,國內大部分鋼鐵企業都具備了一定的自動化、信息化基礎,生產過程中只有較少的人員在控制室內通過監控視頻和工控系統操作自動化設備來實現產品的生產,從而大大降低了新冠肺炎感染的幾率,這促進了鋼鐵企業重視并加快推動智能制造進程。
五是科學優化鋼鐵產業布局。重點解決“畫地為牢”“勞民傷財”的同城搬遷問題,統籌考慮環境、資源、市場、物流、產業等因素,在全國乃至更大的范圍內謀劃產業布局。
六是強化創新驅動和標準引領。瞄準國際領先標準,提高標準化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鋼鐵產業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動力變革,賦能鋼鐵產業轉型升級。
七是共建協同高效的鋼鐵產業生態圈。探索建立面向長遠、互利共贏的鐵礦石供需機制,依托“互聯網+”,促進產業生態圈協同健康發展,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